|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医药卫生组 | | 项目名称: | 陕西特色秦药盘龙七的质量标准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医学会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项目创新点一是起草并制定了《陕西省药材标准》、《陕西省药材标准起草说明》中盘龙七(大海蓼Polygonum milletii Levl.)、大盘龙七(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 T.P.Wang)的药材标准。 二是系统研究了盘龙七及其常见混淆品,明确了陕西特色药材基源。三是为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科学的标准,为其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科学依据。该项研究成果先后在2013年5月、6月分别被陕西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进行结题审查,评价结果均为良。该研究成果从来源上解决了历史上关于盘龙七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品种混乱的问题,为鉴定盘龙七这一品种的真伪和品质的优劣提供了规范的标准,对促进陕西特色秦药盘龙七片的安全用药和科学用药起到了促进提升作用,对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药厂生产、临床应用、科学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2018年10月,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同行专家认为:该项目具有重大科学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2019年3月,该项目研究成果荣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5年8月,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Z08)科技查新报告指出: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中未见与该项目查新点完全相同的报道。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冯永辉
排名:1 行政职务:药学院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完成本项目,全面负责项目的设计、执行和总结工作。本项目的总体规划及方案设计主要完成人,制定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主持项目的总体研究工作,对发现点1、发明点1以及创新点1-3做出创造性贡献,是第1-7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和作者,详见必备附件1及其他附件3和6中。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基于中药质量评价的研究——秦岭岩白菜的质量标准及最佳采收期研究”,排名1/7。
- 姓名:张彦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对药材品种基源考证、品种鉴定等关键技术的执行与决策,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重大贡献:对发明点1、创新点1做出创造性贡献,详见其他附件3中。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基于中药质量评价的研究——秦岭岩白菜的质量标准及最佳采收期研究”,排名5/7。 - 姓名:唐一梅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进行药材化学成分分析等关键技术的执行,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重大贡献:对发现点1以及创新点3做出创造性贡献,为第8条成果的作者,详见其他附件3和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基于中药质量评价的研究——秦岭岩白菜的质量标准及最佳采收期研究”,排名:3/7。 - 姓名:张博
排名:4 行政职务:药学实验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进行最佳采收期与含量测定等关键技术的执行,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重大贡献:对发现点1以及创新点3做出创造性贡献,为第5条成果的作者,详见其他附件6中。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申旭霁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改进药材化学成分提取与含量测定关键技术的执行,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重大贡献:对发现点1以及创新点3做出创造性贡献,详见其他附件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基于中药质量评价的研究——秦岭岩白菜的质量标准及最佳采收期研究”,排名:4/7。
- 姓名:郭耀武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任药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陕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的总体方案研究与实施计划的制定,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进行组织、协调,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贡献:对发明点1以及创新点1做出创造性贡献。为第9-10条成果的完成人,详见其他附件3和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基于中药质量评价的研究——秦岭岩白菜的质量标准及最佳采收期研究”, 排名:2/7。 - 姓名:张韫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进行提取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的执行,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重大贡献:对创新点3做出创造性贡献,详见其他附件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9年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基于中药质量评价的研究——秦岭岩白菜的质量标准及最佳采收期研究”,排名:7/7。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西安医学院
单位贡献:该项目组2009年9月-2013年6月完成陕西省食药监局《陕西省药材标准》盘龙七标准起草任务,2010年5月-2013年5月完成陕西省科技厅“不同采收时期盘龙七中岩白菜素比较研究”。制定了盘龙七(太白蓼即大海蓼)与大盘龙七(秦岭岩白菜)的质量标准并撰写起草说明,从来源、性状、理化等方面建立其药材标准;明确盘龙七为大海蓼干燥根茎,将其与常见混淆品大盘龙七进行研究,现已发表《盘龙七的质量标准研究》等多篇有关“盘龙七”的学术论文,起草并撰写的盘龙七与大盘龙七的质量标准及起草说明。该项目一是系统研究盘龙七与大盘龙七的来源、性状、理化、含量测定等,建立其质量标准,被《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年版)和《陕西省药材标准起草说明》(2015年版)所收录,为盘龙七的真伪优劣鉴定提供了规范科学的检验技术。二是明确了盘龙七药材基源,解决了历史上关于盘龙七等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品种混乱问题。三是研究结果应用于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保障盘龙七片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和质量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是研究了大盘龙七的最佳采收期与麸炒增效的炮制机理,最佳采收期为9月该与“麸炒”的炮制方法被收录于《陕西省药材标准》(2015版)。该项目对陕西特色秦药盘龙七片的安全与科学用药起到了促进提升作用,对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药厂生产、临床应用、科学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