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中药复杂作用解析与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围绕中药复杂作用解析和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等核心问题,构建中药物质基础、体内过程、效应机制关联的一体化研究策略,建立了“体外发现-体内表征”相结合的中药药效物质全景化分析方法,基于“疾病-证候-症状-方药”异构信息模式识别的中药作用机制解析新方法,以及基于药效物质的质量控制体系,系统揭示中药复杂化学体系与机体分子生物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成功应用于多个中药材、中药大品种、医疗机构制剂等的生产中,为中药效应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以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良好示范。项目实施期间获批各级纵向课题18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发表学术论文56篇,SCI收录24篇。获得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省科技厅“青年科技新星”、省中管局“中医药创新人才”、省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等各级人才计划8项。项目团队成果有力支撑了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陕西省中管局“秦药”研发重点实验室、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与转化重点研究室等,推动了学科发展,形成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评价的“产-学-研-用”合作与交流的示范性创新平台,为我省中药质量提升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示范。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刘洋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总体设计和实施。建立了基于“成分-功效”相关联的中药小分子药效物质辨识方法,基于“构效关系”的中药大分子多糖类药效成分筛选解析方法,以及以及基于药效标志物的化学成分全息质量控制体系,并应用于多个中药材及中药大品种。对创新成果1、2、3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主要知识产权1-6、8-10的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食源性非消化多糖的营养代谢规律和功能开发研究,第二完成人
  2. 姓名:杜霞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建立了建立了基于“疾病-证候-症状-方药”异构信息模式识别的中药作用机制解析新方法,建立了基于计算生物学与实验相结合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辨识方法,完成冠心舒通胶囊、头痛宁胶囊、化湿败毒颗粒等多个中药的机制研究。对创新成果1、2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主要知识产权6、7的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奖,SoFDA—证候本体数据库及多维定量关联计算平台,第一完成人
  3. 姓名:刘雨溪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建立了“体外发现-体内表征”相结合的中药药效物质全景化分析方法,完成了柯子、槐花金银酒等多个中药的药效物质辨识。对创新成果1、2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主要知识产权2、5的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4. 姓名:宗时宇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共同建立了基于”体外发现-体内表征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方法,基于药效物质的中药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方法,参与完成了参仙升脉口服液、头痛宁胶囊、凤尾七等多个中药的药效物质及质量标准。对主要创新成果1、3做出了中药贡献,为主要知识产权1、3、8、9、10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黄壮壮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建立了中药药效物质发现、解析新方法,合作开展头痛宁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等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及质量标准升级研究,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提升了产品稳定性和可控性。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药质量评价控制及专利挖掘的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模式构建与应用(第一完成人); 2021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药质量评价控制及其专利信息挖掘关键技术集成创新模式构与应用(第一完成人); 2016年咸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成药大品种技术升级创新模式构建及应用(第七完成人)
  6. 姓名:支文冰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合作完成了白刺花、珠子参等中药材,头痛宁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清瘟护肺颗粒等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主要创新成果1、2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主要知识产权1、6、10的主要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何娟
    排名:7
    行政职务:综合办公室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药师
    工作单位: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建立了基于指纹图谱-一测多评-化学模式识别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合作开展冠心舒通胶囊、头痛宁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等中药大品种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升级研究,有效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1.03,咳露口服液的产业化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8.05,咳露口服液的新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咸阳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单位贡献: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为本项目的总体设计及实施单位,组织、管理和协调其他合作单,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及平台支撑。项目团队将建立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作用机制解析、质量控制体系等中药作用解析新方法应用于单味中药、中药大品种和医疗机构院内制剂的研究、开发及质量提升中,有效提升了中药科技价值和临床价值,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2. 单位名称: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单位贡献: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本项目的第二完成单位,与第一完成单位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联合申报多个科研平台及科技项目,共同构建了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与质量控制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头痛宁胶囊、参仙升脉口服液等多个上市品种,进一步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可控性。

  3. 单位名称: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为本项目的第三完成单位,与第一、第二完成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是本项目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单位。将本项目建立的中药药效物质辨识、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应用于公司产品冠心舒通胶囊、头痛宁胶囊和参仙升脉口服液中,明确了其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提升了其科技价值;将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