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医药卫生组 | | 项目名称: | 天麻品质提升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
| 提名单位: | 汉中市人民政府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项目围绕影响天麻质控的关键技术为重点,系统分析天麻不同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代谢物差异,开发天麻种质分子标记,并构建其遗传及代谢图谱,其遗传变异及不同居群等位基因数(Na)范围,建立其分子身份证,为天麻种质资源的保存、繁育及种质创制提供材料基础及数据支撑。创新集成自交选育结合系统选育的复合育种技术,培育2个国家品种权新品种;创建天麻分段式繁育栽培技术,采用低海拔智能大棚培育麻种,高海拔林下生态种植箭麻,突破天麻框栽基质配方的技术瓶颈,建立麻种立体设施框栽技术。基于“生境最佳耦合”的原则,采用立体穴栽的模式,实现高产高效和资源的绿色循环利用。形成“略阳天麻规范化栽培技术要点”及略阳天麻高质量发展“七统一”标准技术,制定《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天麻》标准;创新集成性状指标、内源性质控指标、外源性限量指标的评价指标,建立天麻多维质量评价技术,制定《品质中药材 天麻》质量标准;近五年天麻品质提升及评价关键技术在略阳县累计推广示范9900亩,其中“略麻1号”累计推广7980亩,累计箭麻产值2.888亿元。立体设施框栽培技术在略阳县推广,大棚筐栽天麻155万筐,产值规模达1.488亿元。2024年略阳天麻产值7亿元,经济及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截止目前该项目在天麻行业均属于首次,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通过品质提升关键技术、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及应用推广,对我国天麻产业发展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董林林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项目的组织和全程实施、知识产权完成人,完成天麻种质资源系统评价,构建天麻复合育种体系并培育新品种,略麻1号及略麻2号的第一及第二培育人;完成天麻产地适宜性分析;建立高品质天麻药材质量多维评价技术,制定《品质中药材 天麻》质量标准,本项目的贡献为6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2年陕西省 “三区”科技人才评定为“优秀”;2019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018年获北京市科技新星;2018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姓名:李晓东
排名:2 行政职务:主任(所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略阳县天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人、多项知识产权的第一完成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杜仲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第一届中国林业产业(杜仲)创新奖(排名第二);2018年5月“杜仲新品种选育与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利用”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评为2017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秦仲1—4号杜仲良种选育与次生代谢物深度开发利用技术研究”获得陕西省林业厅特等奖等省市县奖。 - 姓名:李明
排名:3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略阳县天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人、多项知识产权的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孙建华
排名:4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人、是本项目一篇知识产权的第一完成人,多篇论文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曾获汉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姓名:邹张善
排名:5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陕西悦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人,多项知识产权的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付玉平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略阳县天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人、完成科技成果产业化、本项目其中一项知识产权的发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张羽翅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略阳县天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完成人、一项知识产权的参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张照宇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参与两项天麻新品种—略麻1号及略麻2号的选育;参与制定了团体质量标准《品质中药材 天麻》的制定;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马永升
排名:9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略阳县天麻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科研项目省部联动天麻智慧工厂子项目负责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略阳县天麻研究所)
单位贡献:略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略阳县天麻研究所)为事业单位,在册人员30人,配套建设有中药材化验检测室和中药材标本室,建有县级银杏示范园一处,共建中药材种质资源圃一处。通过40多年发展整合壮大,已形成中药材选育、栽培、产品开发、技术推广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先后牵头实施科技部杜仲良种中试与示范、国家科协科普惠农兴村万亩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药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柴胡黄精高效生态化种植、杜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略阳县特色中药材繁育与规范化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多项。牵头建成全国首个县级天麻种质资源圃,系统收集、保存和表型鉴定全国19类天麻种质,形成完整的天麻资源基础。通过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完成《略阳天麻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及“七统一”技术体系构建,在全县建立7个规范化示范基地,推动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和19个大棚落地,实现大棚筐栽与林下生态种植结合的分段式繁育模式;指导企业开展菌种标准化生产和技术改良,全县累计推广“略麻1号”“略麻2号”新品种近万亩,累计箭麻产值超4亿元。近三年组织培训175场次,培训农民近4000人次,出版《略阳天麻栽培》等技术专著900册,实现技术“从实验室到田间”的高效转化。2024年略阳县天麻产业产值达7亿元,成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 单位名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单位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在项目组织、全程实施及知识产权完成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研究所团队主导了全国天麻种质资源的系统收集、分子标记开发及分子身份证构建,首次绘制了天麻遗传特征图谱和代谢图谱,奠定了种质鉴别和高品质天麻选育的科学基础。研究所创新提出自交选育结合系统选育的复合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略麻1号、略麻2号两大国家级天麻新品种,填补国内空白,打破了天麻种业“卡脖子”瓶颈。
在种植技术方面,研究所牵头集成了分段式繁育与林下生态种植模式,突破了传统天麻依赖林地、产量低效的限制,实现了大棚立体筐栽、资源循环利用和标准化生产,为天麻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范式。同时,研究所牵头制定《品质中药材 天麻》团队质量标准,建立多维质量评价体系,规范了天麻品质控制,推动产品“优质优价”。
研究所还承担了项目的整体技术统筹与知识产权布局,完成多篇学术论文、品种权及技术标准成果,指导建立天麻种质资源圃、智能大棚等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支兼具科研和产业化能力的人才队伍。通过技术培训、标准推广和品牌建设,研究所助力略阳天麻产业实现年产值7亿元,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产业脱贫和乡村振兴,提升了秦巴山区乃至全国天麻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 单位名称:陕西悦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成立于2016年,经营范围包括林麝、梅花鹿驯养、繁殖、销售;牲畜、家禽养殖;中药材等。主营天麻生产、加工,是本项目智能化、规模化天麻栽培体系建设的重要实施主体和天麻面条、粉条及食品开发生产主体。公司建成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年产100吨天麻面条生产线。率先将标准化立体筐栽技术、产业化开展与天麻全产业链结合,探索出“工厂化+生态化+产业化”天麻生产模式。有效突破了天麻传统林下种植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全年稳定生产和产量提升。公司联合科研团队推广“良种+良法+良规”技术体系,将略麻1号、略麻2号新品种与立体筐栽技术结合应用,带动全县及周边17个乡镇1364户农户参与智慧天麻栽培和林下生态种植,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通过“发放工资、入股分红、技术服务”等多元化模式,悦沣公司建立了“公司+农户”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内天麻产业向集约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公司作为天麻产业化开发龙头企业,加工天麻面条、粉条,桃酥、锅巴等产品,拓展了天麻使用,延伸了产业链条。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秦巴山区天麻智慧栽培立体式工厂化系统配套建设”项目的牵头单位,为秦巴山区天麻产业提供了智能化栽培的示范样板,为略阳天麻产业链主企业。以科技创新和智慧化设施建设为核心,推动了天麻从资源依赖型向高科技驱动型产业转型,实现了“精准育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推广”的全链条升级,成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 单位名称: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成立于2003年,天麻生产方面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汉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营范围包括天麻、猪苓的GAP规范化种植、加工等。 是“中国天麻之父”徐锦堂老师“两菌”生产技术唯一转化企业,也是秦巴山区最大的天麻“两菌一种”的生产龙头。多年深耕天麻产业链上游环节,承担项目中菌种研发与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任务。率先建立了符合现代化标准的“两菌”(蜜环菌、萌发菌)生产线,年产能达200万瓶,构建了从菌株筛选、种质扩繁到产业化生产的完整体系。率先全国建成并通过天麻GAP 基地。
公司牵头推进“蜜环菌、萌发菌质量提升及产业化”项目,优化菌株驯化和生产工艺,形成高活性、高适应性的菌种资源,支撑天麻分段式繁育及立体筐栽技术体系稳定运行。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品质中药材 天麻》《地理标志产品 略阳天麻》等标准的实施落地,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推广环节,公司组织农户培训1000余人次,发放规范化栽培手册2000册,建立规范化推广基地100亩以上,辐射带动县域及周边地区100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企业依托科研创新和质量管控,推动菌种产业化生产规模化,保障了天麻全产业链发展。作为技术研发与产业转化的关键节点,公司有效实现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快速落地,形成稳定、可复制的菌种产业化模式,成为略阳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力量。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