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医药卫生组 | | 项目名称: | 加权TOPSIS构建临床药学科研评价体系及在药学服务中的实践 |
| 提名单位: | 咸阳市人民政府 |
| 提名等级: | 三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本项目立足于使用加权TOPSIS法评价临床药师科研能力,构建评价体系,转化药学服务实践能力,提高药学服务能力,最终使患者受益,提高患者就医感受和满意度。期间受到陕西省药学会(2021ZDYF-SF-0056)基金支持。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融合管理科学的临床药师科研能力评价与转化体系,从方法学、临床实践角度进行创新,首次将属性层次模型(AHM)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临床药学科研能力评价。建立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临床药学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同时将科研能力提升用于服务临床药学实践工作,构建“科研评价-能力提升-服务优化”闭环管理体系。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课题设计合理,方法可行,无技术难题,课题组成员结构完整且合理。近五年,完成2项课题,1篇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发表26篇论文,其中2篇SCI,北大核心3篇。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朱琳
排名:1 行政职务:临床药学室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药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项目负责人,科研立项
二、设计项目路径及方法
三、项目监管、评价、总结、撰写论文、负责科研立项立题和结题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的4、6、7条”
四、撰写论文
1.SCI 2篇
2.第一作者1篇(北大核心1篇)
3.通讯作者1篇(SCI1篇)
4.第二作者3篇(附件2.2.2、2.2.4、2.2.5)
5.第三作者3篇(附件1.3、2.2.1、2.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证书号:17K45-05;2023年获批咸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科研项目,院内制剂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2023年获批陕西省药学会“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基于Topsis法的药学科研能力评价与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023-1-2-6;2024年获第十一届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编号:202411219
- 姓名:田娜妮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药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项目第二负责人,参与该项目科研立项
二、参与撰写论文及科研立项结题验收工作
对应“四科技创新的3、5、7条”
三、撰写论文
1.SCI 2篇(附件1.1、1.2)
2.第一作者 1篇(科技核心1篇)
3.通讯作者2篇(北大核心1篇;科技核心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咸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编号:202411219 - 姓名:何青青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药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项目第三负责人,参与该项目科研立项
二、参与该项目科研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的2、3、5条”
三、撰写论文
1.SCI 2篇(附件1.1、1.2)
2.第一作者3篇(北大核心1篇,科技核心2篇)
3.通讯作者1篇(科技核心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咸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编号:202411219 - 姓名:白婷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药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项目第四负责人,参与该项目科研立项
二、参与该项目科研方法的设计
三、负责项目的中期答辩、结题验收,参与撰写论文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的1、2、4条”
四、撰写论文
1.SCI2篇(附件1.1、1.2)
2.第一作者2篇(科技核心2篇)
3.通讯作者1篇(科技核心1篇)
4.第二作者2篇(附件1.1、2.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咸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编号:202411219 - 姓名:林睿娟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管药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项目参与人、负责整理资料
二、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的1、2、4条”
三、参与科研立项的结题验收
参与科研课题立项2项(附件2.2.8-2.2.1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杨蕊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管药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项目参与人,参与该项目科研立项
二、参与该项目科研方法的设计
三、负责该项目的实施分析与评价
对应“四主要科技创新2、5、7条”
四、撰写论文
1.SCI2项(附件1.1、1.2)
2.第一作者1篇(科技核心 1篇)
3.通讯作者 3篇(北大核心 1篇;科技核心2篇)
4.第三作者 1篇(附件2.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咸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编号:202411219 - 姓名:李霄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管药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一、项目参与人,负责整理资料
二、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应“主要科技创新3、5、7条”
三、撰写论文,参与科研立项及结题验收工作
参与科研课题立项2项(附件2.2.8-2.2.12)
四、撰写论文
1.SCI2篇(附件1.1、1.2)
2.第四作者1篇(附件2.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咸阳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咸阳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获奖编号:202411219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单位贡献:本单位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和责任主体,在整个项目的策划、实施与推广应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具体贡献如下:
一、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贡献:
1、创新科研能力评价方法建立:首创“评价-改进-再评价”闭环管理理论框架;确立“人员能力评价-药品使用评价-药学服务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
2、资源整合推广:建立“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临床药师科研、教学、实践培养协同网络。
二、核心技术与创新贡献:
1、方法学创新:首次将属性层次模型(AHM)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用于临床药师科研能力评价;多维度建立了包含科研产出和服务转化等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临床药师科研能力评价细则。
2、标准体系建立:建立多个药物品种的专项合理用药点评标准;探索患者围术期用药等特殊药品使用评价体系。
三、应用推广贡献
通过建立科研学严谨的临床药师评价体系,提升药学服务能力水平,最终使患者获益。本单位作为项目推广应用的核心推动力量。通过规范化培训县级医院临床药师,推广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方案,推动评价标准被多家医院采纳,本项目通过构建临床药师科研能力评价体系与方法学创新,形成了具有行业示范价值的药学服务能力提升模式,对推动药学服务转型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效益。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