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临床检验标志物在疾病发生及病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提名单位: 咸阳市人民政府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查了该项目申报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全部材料,确认所有材料真实有效,符合申报规定,并公示无异议。经审核,认为该项目成果显著,特予以提名,具体意见如下: 一、项目创新性突出,技术水平先进 该项目建立了系统化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体系,整合纳米技术、多组学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等,在疾病诊断标志物的发现、验证及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学术影响力显著,获得广泛认可 项目在《Cancer Cell International》、《OncoTargets and Therapy》等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累计被引用100余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体现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行业认可度。 三、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成果已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得到应用验证,对乳腺癌进行临床辅助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起到了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项目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提升我省临床检验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四、申报材料规范,符合提名要求 该项目申报材料齐全、真实、规范,完成单位和完成人资格符合申报要求,公示期间无异议。 综上所述,我单位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王毅超
    排名:1
    行政职务:检验科主任
    技术职称:主任技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全面主持本项目,主持构建了“创新标志物发现、前沿检测技术研发、分子机制探索与临床转化应用”于一体的精准诊断技术体系。主导了氧化石墨烯纳米技术的无标记外泌体检测方法在乳腺癌中的应用(对应创新点一),建立了基于纳米囊泡的原位miRNA检测技术,实现了对乳腺癌组织样本中miRNA-224-5p等关键分子的精准原位分析(对应创新点一),主导了外泌体运载miR-224-5p靶向PHLPP2/AKT/mTOR和Smad4/R-Smad等多条信号通路的研究(对应创新点二),主导了羧肽酶N1(CPN1)与乳腺癌相关的研究(对应创新点二)。参与所有附件中所列知识产权的相关工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3年荣获陕西省“三秦英才”称号;2023年荣获台州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荣获台州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荣获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优秀壁报;2018年荣获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二等奖;2012年荣获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三等奖;2012年荣获第四届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优秀论文
  2. 姓名:谢姣贵
    排名:2
    行政职务:泌尿外科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要负责多指标联合诊断模型与临床转化应用(对应创新点三),参与课题设计,指导研究生和课题组成员解决高通量测序、q-PCR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完成测控系统的构建工作并验证检测平台的重复性和可行性。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参与课题标书的撰写。参与多篇论文发表及课题申请等工作。(其它附件2-1、2-2、2-3、2-4、2-5、2-6、2-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张安瑞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独立完成了细胞与动物模型层次的差异表达分子筛选,为临床验证提供了核心候选标志物(对应创新点一)。参与多项课题申请工作。(其它附件2-3、2-4、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李少伟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管技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临床样本库建设、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组织协调及临床数据采集工作(对应创新点三)。参与部分课题申请工作。(其它附件2-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单位贡献: 本单位作为本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和主要依托单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成果转化提供了全方位、决定性的支撑,具体贡献如下: 一、 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核心贡献 1. 提供顶层设计与资源保障: 本单位率先提出并确立了项目的总体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研发团队,投入了核心的科研经费、先进的实验平台与场地,牵头与各临床中心建立协同攻关机制,为核心技术的突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组织保障。 2. 主导关键技术攻关与知识产权创造: 本单位是项目核心知识产权的创造主体,直接组织并参与了从新型标志物筛选、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到动态监测方案制定的全过程技术攻关。 二、 在应用推广方面的主导贡献 1. 推动技术验证与临床转化: 本单位主动协调并组织了本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多中心临床验证合作,成功地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检测方案,完成了技术走向应用的关键一步。 2. 培育人才与输出技术: 本单位作为技术策源地,通过主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2期,系统性培训了来自全省20余家医疗单位的超过300名技术人员,极大地促进了项目成果的传播与普及,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本单位全面负责了从创新策源、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项目核心技术创新与贡献的源头和主体,为项目的成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决定性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