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循经电针对脊髓损伤后干细胞移植轴突再生的调控机制与疗效优化
提名单位: 咸阳市人民政府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立足于中医经络理论与现代神经再生研究的交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与临床实践意义。研究团队基于“督脉与脊髓在结构与功能上高度相关”的中医理论,提出“循督脉针刺可能引导神经轴突定向再生”的科学假设,将传统中医外治法与前沿的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技术相结合,深入探索了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及神经再生促进机制。项目通过严谨的动物实验证实,电针督脉刺激可有效协同GDNF/HIF-1α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显著改善损伤区局部微环境,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与瘢痕增生,减少细胞凋亡,增强细胞增殖与轴突定向再生能力,最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该研究不仅从现代科学角度阐释了循督针刺“兴痿举废”的中医机制,也为脊髓损伤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融合中医传统智慧与生物医学新技术的创新治疗策略。该项目研究成果发表2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项目、1项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均已结题,获得学界积极评价,具有显著的科学价值与潜在的应用前景。其所提出的疗法思路新颖、机制阐述清晰、实验证据扎实,对推动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再生领域的发展具有示范意义。综上,该项目的学术水平、技术创新性和应用潜力突出,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标准,特此郑重提名,建议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谭龙旺
    排名:1
    行政职务:骨伤医院副院长兼脊柱病区主任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基于"督脉循行理论与脊髓结构功能相似性"的创新理论,开创性地将中医督脉理论与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他主导设计了循经电针联合GDNF/HIF-1α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方案,成功解决了轴突无序再生的关键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研究平台,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证实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全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同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为成果的规模化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体现了科研服务临床的转化医学理念。是该项目成果代表性论文第3、6、7、10篇的第一作者,1、2、4、5、8、9篇的通讯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排名第一,证书编号:09-2-73-R3 2017年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项目名称:中医方法干预对实验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及神经再生的基础研究,排名第一,证书编号:16K56-01 2014年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项目名称:当归注射液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排名第一,证书编号:13G003 2009年获咸阳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名称: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颈椎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排名第三,证书编号:2008151G
  2. 姓名:雍晨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协助项目负责人建立了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的培养体系,优化了GDNF/HIF-1α基因的共转染效率;开发了循经电针参数标准化方案,实现了督脉穴位刺激与干细胞移植的时序协同调控;建立了完整的疗效评价指标体系,为项目结题验收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完成了项目成果依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实验研究和技术总结工作,确保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为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是项目成果第7篇代表性论文的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李江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工作,建立了稳定的细胞培养体系和质控标准;参与优化了电针刺激参数,协助完成了动物实验的技术操作和数据采集;在临床转化阶段,负责患者随访和疗效评估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工作,为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撑。是本项目成果代表性论文第1、2、8篇的第一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刘闯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负责实验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工作,建立了规范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参与完成了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实验操作,协助优化细胞培养方案;在临床研究阶段,承担了患者随访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疗效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其工作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项目结论的科学性提供了可靠保障。是本项目成果代表性论文第4篇的第一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单位贡献: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作为本项目的完成单位,在科技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科技创新方面,医院依托中西医结合学科优势,创新性地提出"督脉循行理论与脊髓结构功能相似性"理论,建立了循经电针联合基因工程干细胞移植的创新治疗方案。研发团队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攻克了轴突无序再生的技术难题,获得多项技术创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为脊髓损伤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应用推广方面,医院作为技术研发和临床示范基地,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操作规范和治疗方案,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省内外医疗机构推广该项技术创新成果。医院先后与宝鸡市中医医院、宁强县中医医院等医疗机构建立技术协作关系,通过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促进该项技术在基层医疗单位的推广应用。同时,医院积极开展患者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对该项创新技术的认知度,为更多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了先进的治疗选择。 医院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本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多学科协作的创新团队,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人才保障。这些工作充分体现了医院在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