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靶向核质转运通路的神经保护药物研发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
提名单位: 西安市人民政府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本项目面向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的国家战略与人民健康重大需求,在理论、技术及产业化方面取得系列突出成果,创新显著、效益明显,同意提名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具体意见如下: 一、创新性强,技术先进:首次提出并证实“核质转运异常是SCA3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机制”,突破传统蛋白聚集认知局限,为早期干预提供新靶点。自主建立基于β-半乳糖苷酶互补技术的核转运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实现药物诱导蛋白转运实时动态监测,显著提升筛选效率。发现蒿甲醚、天麻素等老药抑制异常蛋白核转运的新作用,阐明其经AKT/GSK3β/Nrf2通路发挥神经保护功能的机制,获国际权威专家好评。 二、应用成效显著:构建“机制—技术—产品”转化链条,产学研合作开发出调节植物神经组合物、口服干细胞因子复合物及藏药制剂等系列产品并推广应用。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1.37亿元,填补省内神经系统疾病细胞药物领域空白,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竞争力。 三、推动行业进步:成果为神经疾病药物研发提供新策略路径,形成多项专利与软著,推广性强。通过联合研发培养大批生物医药复合型人才,为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 该项目整体技术成熟度高、创新性显著、应用成效突出,对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显著,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授奖条件,建议提名三等奖及以上。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王子见
    排名:1
    行政职务: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成果第一完成人,完成第1、2项科技创新,首次提出核质转运异常是SCA3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机制并阐明其调控通路,突破传统候选药物靶点聚焦在蛋白聚集体的局限性,从上游机制揭示疾病发生新路径,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共性机制解释和靶向治疗新策略。开发靶向核质转运通路的药物研发关键技术,该技术利用β-半乳糖苷酶的片段α与Ω在胞内互补复活的特性,能够实现在药物干预下蛋白转运过程的实时、定量、动态监测,克服了传统技术操作繁琐、通量低的局限,可在无需裂解细胞的情况下完成高通量检测。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青海省“昆仑英才”(青年千人计划)(2021年) 西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2016年) 西安市地方领军人才(2023年) 中国神经学会优秀墙报奖(2023年)
  2. 姓名:明磊国
    排名:2
    行政职务:CEO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第4项科技创新,基于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以及发现的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重要成果,积极推动临床需求与市场产业深度融合,带领团队开发出具有神经保护功效的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组合物、口服干细胞因子复合物等系列产品。采用本成果,先后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目前,部分产品已完成中试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投放市场后表现良好,广泛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早期神经功能紊乱及老年认知功能维护等多个领域。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淫羊藿的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与转化应用研究,2018-J1-007-R11)
  3. 姓名:吉美才让
    排名:3
    行政职务:CEO
    技术职称:主管药师
    工作单位:海北夏格尔藏药开发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自2018年开始和本成果科研团队合作,共同推进“基于核质转运的神经保护药物研发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该成果的技术转化与产品开发。完成第4项科技创新,依托本成果,陆续开展了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藏药新产品研发与传统藏药现代化改造工作,成功开发出消痛贴膏、五味甘露等藏药制剂系列新产品,并获得专利授权3项。近三年来,相关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926万元,显著提升了在神经健康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青海省“昆仑英才”(千人计划)
  4. 姓名:董玲娟
    排名:4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第4项科技创新,基于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以及发现的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的重要成果,积极推动临床需求与产业研发深度融合,开发出具有神经保护功效的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组合物、口服干细胞因子复合物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早期神经功能紊乱及老年认知功能维护等多个领域,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与利润均保持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进一步拓展神经健康领域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刘颖勋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完成第3项科技创新,通过激酶组学筛选、基因编辑及通路阻断等技术,研究蒿甲醚、天麻素等经由AKT/GSK3β/Nrf2通路调控ataxin-3磷酸化与抗氧化应激,从而抑制蛋白异常聚集的作用模式,为以核质转运为靶标的神经疾病干预提供全新理论依据。该研究不仅为SCA3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也为其他靶向核质转运通路干预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药物开发新路径。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成晓霞
    排名:6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协助第一完成人完成第2项科技创新,研发基于β-半乳糖苷酶互补技术的核质转运高效检测体系,该技术利用β-半乳糖苷酶的片段α与Ω在胞内互补复活的特性,实现在药物干预下蛋白转运过程的实时、定量、动态监测,克服了传统技术操作繁琐、通量低的局限,可在无需裂解细胞的情况下完成高通量检测。和第一完成人共同授权高通量药物筛选软件著作权2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何凤琴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协助团队完成第3项科技创新,筛选发现双丙戊酸钠、蒿甲醚、天麻素、海藻糖等具有神经保护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药物调控核质转运的作用机制,提供神经系统疾病靶向治疗的新方向,和第一完成人共同完成省级项目,完成文章发表,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文理学院
    单位贡献:一、在致病机制研究方面的贡献: 首次创新性提出并阐明了核质转运异常作为SCA3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核心致病机制,突破了传统研究中仅聚焦在蛋白聚集体的局限。通过发现AKT/GSK3β信号通路的磷酸化异常及其对ataxin-3蛋白入核行为的调控,揭示了疾病发生的上游分子机制,为该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关键时间窗口和潜在靶点。该机制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亨廷顿舞蹈症、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共性机制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 二、在药物筛选关键技术方面的贡献: 构建了基于β-半乳糖苷酶互补技术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实现了对核质转运过程的实时、定量和动态监测。该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筛选通量高、灵敏度强等优势,显著提升了药物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利用该平台,首次发现并验证了双丙戊酸钠、蒿甲醚、天麻素等已上市药物可通过抑制突变ataxin-3蛋白异常入核,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实现了“老药新用”的重大转化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三、在应用推广与产业化方面的贡献: 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发出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组合物、口服干细胞因子复合物及藏药制剂等系列产品,不仅在基础理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更在药物筛选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实现了从高校实验室到生物医药市场的快速落地,体现了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推广实力。

  2. 单位名称: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自2021年起,陕西中鸿科瑞再生医学研究院与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团队开展紧密合作,聘请生物医药团队领军人才谢小冬教授做为公司顾问,成功应用“基于核质转运的神经保护药物研发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这一科技成果,陆续开发出“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组合物”、“口服干细胞因子复合物”等一系列健康产品。采用本成果,先后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目前,部分产品已完成中试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初步投放市场后表现良好,累计销售额已达5772万元。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早期神经功能紊乱及老年认知功能维护等多个领域,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与利润均保持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进一步拓展神经健康领域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单位名称:海北夏格尔藏药开发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自2018年起,海北夏格尔藏药与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团队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进“基于核质转运的神经保护药物研发关键技术与推广应用”该成果的技术转化与产品开发。2019年,海北夏格尔藏药柔性引进项目负责人王子见教授,在其带领下,依托本成果,陆续开展了具有神经保护功能的藏药新产品研发与传统藏药现代化改造工作,成功开发出消痛贴膏、五味甘露等藏药制剂等系列新产品,并获得专利授权3项。同时,该科研团队王子见和吉美才让先后荣获“青海省昆仑英才”(青年千人计划)荣誉称号,获批2024年青海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56万元;2024-ZJ-752),体现了政府和行业对该项合作与技术转化成果的高度认可。近三年来,相关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926万元,显著提升了在神经健康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