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急救-康复全链精准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提名等级:三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研究内容真实,研究成果创新性较好、解决该专业领域难题、社会效益较显著,推广前景较好,总体水平较高。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郭晓岚
    排名:1
    行政职务:科总护士长
    技术职称:主任护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急救-康复全链精准管理体系,创新构建了护理主导的AMI猝死三维评估预警、三级预防性监护及三级决策响应的“333”评估预警决策体系,“3P”急救管理模式、AMI患者I期心脏康复路径化管理模式和II期“互联网+医护一体”居家康复模式,主导实施“双轨+三角”核心能力培训模式,实时指导项目成果推进、推广及系列论文发表。(附件1-3;6-2;6-3;6-4;7-1、7-2、9-2;9-3;9-4;9-5;9-6;9-7;9-8;9-9;9-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2024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项目名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预警与精准管理方案研究及推广应用,排名第一名。
  2. 姓名:陈蕊蕊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提出早期药物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病程风险管理具有显著意义,及时、准确药物治疗可有效防止梗死区域扩大、保护心脏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药物干预还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药物反应,灵活调整方案,住院初期就应培养患者建立良好的服药依从性,以确保患者心脏康复最大获益。(附件6-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郎红娟
    排名:3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护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聚焦运动康复在心脏康复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至关重要,创新提出量化设计不同手术路径、不同肢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和时间,确保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心脏康复不应仅限于运动康复,还需考量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药物依从性以及心理支持与干预。(附件1-2、9-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2024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项目名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预警与精准管理方案研究及推广应用,排名第四名。
  4. 姓名:蒋玮
    排名:4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护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指导构建猝死风险评估预警方案,对“3P”急救管理创新提出效能理念,对“双轨+三角”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院级培训模式提出培训方案并组织实践,实现精准培训最佳急救技能、优化急救流程和提高急救设备效能。(附件9-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程苗苗
    排名:5
    行政职务:护士长
    技术职称:主管护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需求,重点关注PCI术后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心脏康复路径设计,提出评估预警方案的关键作用,认为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营养、便秘风险等,有助于实现精准预测和分层管理,降低再AMI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创新性提出了曼陀罗绘画疗法在PCI术后患者心理干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附件1-1、6-2、9-1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2024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项目名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预警与精准管理方案研究及推广应用,排名第九名。
  6. 姓名:问芳芳
    排名:6
    行政职务:护士长
    技术职称:副主任护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创新性提出将“个案管理平台+AI”模式用于AMI患者居家康复,融合互联网技术及家庭康复需求,依托可穿戴设备与APP实现远程监测、随访管理、数据分析和康复指导,以“AI+APP”清单式随访等模式保障安全有效性,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康复效率,减轻医疗机构压力。创新提出列线图预测AMI患者便秘风险,模型划分<49%低危、50-84%中危、≧85%高危,实现简单便捷高效预测。(附件1-1、6-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陆荣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管护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明确规律运动是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凸显运动康复在心脏康复的核心地位。提出需结合患者病情与个体特点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创新量化设计不同手术路径、肢体对应的运动形式、强度及时间,保障安全性与有效性。同时提出心脏康复应兼顾生活方式改善、药物依从性提升及心理干预,为 “预警-急救-康复”全链管理提供关键依据。(附件6-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单位贡献:持续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预警-急救-康复”全链精准管理体系构建与应用,并指导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了以下突出贡献: 1.确立重点攻关方向:单位将“降低AMI患者猝死率、改善长期预后”列为医院临床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批准本项目立项。 2.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单位牵头打破学科壁垒,统筹协调心血管内科、康复科、药剂科、营养科、身心医学科等多个部门,组建了以护理团队为主导的创新研究团队。 3.经费与设备支持:单位为本项目提供了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技术开发、数据采集、人员培训及学术交流,确保了研究的顺利开展。 4.创造试点应用环境:单位支持率先在本院心血管病中心、急诊科和康复科全面试点应用该体系,为项目的临床验证与优化提供重要实证依据。 5.支持项目知识产权申报工作,同时积极推荐项目成果参加学术交流和奖项申报,提升了项目的学术影响力。 提升了AMI猝死患者急救质量和急救效率,降低再入院率和远期病死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