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非侵入神经调控关键技术在精神心理疾病干预中的创新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研究内容真实,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解决该专业领域难题、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高。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杨群
    排名:1
    行政职务:科室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本项目的大部分工作,负责研究思路总体设计、创新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等工作。主要完成:科技创新一所列“1.2 背外侧前额叶干预靶区在PTSD及睡眠障碍中的验证性研究”、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精神心理疾病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及外周神经靶向干预方案,并联合项目组其他团队共同开展相关验证性研究工作”、科技创新三所列“3.1 创建‘tDCS+taVNS’中枢外周协同干预策略,并负责验证性研究”;与团队合作共同研发科技创新四中迷走神经刺激仪等多款神经调控新设备,并开展推广应用工作。同时,积极将研发的设备推广应用于部队及消防等特殊单位,为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24年6月,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精神心理问题心理及物理干预技术研究,排名第一;[2] 2022年12月,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基于趋避训练范式的成瘾行为戒除系统,排名第一;[3] 2015年2月,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医学生职业适应性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排名第一。
  2. 姓名:袁逖飞
    排名:2
    行政职务:脑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研究总体思路设计、干预方案制定与修改、文章修改等工作。主要完成“科技创新一”所列“1.1揭示难治性精神疾病—药物成瘾新机制:GABAB受体是冲动行为的关键分子靶点”的研究,与他人合作完成“科技创新一”所列“1.2明确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是精神心理疾病神经调控的共同干预成脑区”、“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干预新策略”等研究。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9,R2)
  3. 姓名:金银川
    排名:3
    行政职务:科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干预方案制订、文章修改等,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一所列“1.2明确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是精神心理疾病神经调控的共同干预脑区”、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干预新策略”等研究,以及陕西省建议案的编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等。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2024年6月,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精神心理问题心理及物理干预技术研究,排名第四;[2] 2022年12月,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基于趋避训练范式的成瘾行为戒除系统,排名第七。
  4. 姓名:杨雪娟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研究总体思路设计、干预方案制定与修改、文章修改等工作。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一”所列“1.2明确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是精神心理疾病神经调控的共同干预成脑区”、“科技创新二”所列“2.2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外周神经靶向干预新策略”、“创新科技三”所列“3.1 创建中枢与外周联合(tDCS+taVNS)协同干预新策略”“3.2 创建外周与心理联合(taVNS+慢呼吸)协同干预新策略”等研究。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吴忠英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实验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干预方案制订、文章修改等,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干预新策略”的研究、创新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等。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2022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基于趋避训练范式的成瘾行为戒除系统,排名第三;[2] 2024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精神心理问题心理及物理干预技术研究,排名第六。
  6. 姓名:梁伟
    排名:6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干预方案修改、研究实施、文章修改等工作。参与完成陕西省建议案的编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李逢战
    排名:7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干预方案修改、研究实施、文章修改等,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干预新策略”的研究、创新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等。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冯钰婷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研究实施、数据分析等工作。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干预新策略”的研究、创新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等。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7年7月,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基于自我损耗模型的Stroop实验程序,排名第一。
  9. 姓名:刘斌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研究实施、数据分析等工作。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干预新策略”的研究、创新技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等。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2023年,获评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2023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及“优秀壁报”;[2] 2024年,获评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2024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
  10. 姓名:王聪
    排名:10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科悦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二”所列“2.2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外周神经靶向干预新策略”、“科技创新三”所列“3.2 创建外周与心理联合(taVNS+慢呼吸)协同干预新策略”等研究,以及“科技创新四”迷走神经刺激仪等多款神经调控新设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1. 姓名:宋磊
    排名:1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教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负责研究实施、文章修改等,参与完成科技创新一所列“1.2明确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是精神心理疾病神经调控的共同干预成脑区”、科技创新二所列“2.1 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干预新策略”等研究。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精神心理问题心理及物理干预技术研究,排名第七。
  12. 姓名:任垒
    排名:1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本项目部分工作,与他人合作完成科技创新二所列2.1“创建爆发式短程短时中枢神经靶向干预方案”,负责方案修改、文章撰写及修改等工作。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单位贡献:项目牵头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是首批22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院校,2019年入选军队“双重”建设首批重点学科建设院校,2022年接续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人才济济,教学、医疗、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5名、国家“万人计划(特支计划)”入选者16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8名、教育部“长江学者”43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对象13名。学校教学和研究设施设备齐全。图书馆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藏书74余万册,各类数据库60余个,有线无线一体化信息网络覆盖全校各单位和公共区域。在大学的支持下,项目所在学科具有专门的实验中心,拥有齐备的实验设施,包括认知电生理、经颅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及迷走神经刺激等15个实验单元。在本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实践中,大学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在研究方案设计、专家论证、课题立项、结题验收、学术交流、奖励申报及研究全过程中提供人力、物力、经费和时间的保证。此外,项目实施中,依托大学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及基础医学院完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条件,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充分保障。

  2. 单位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院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在电子与信息领域优势突出、实力雄厚。学校人才梯队完备,拥有两院院士3人,国家级人才362人次、省部级人才335人次、青年托举人才98人次,组建1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与57个省级创新团队,为科研创新提供坚实人才保障;科研平台体系完善,建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含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02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及67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教学与科研条件完备,为项目开展筑牢基础。课题组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及技术开发合同等项目,经费达2300余万元,进一步夯实项目实施根基。在大学的支持下,项目所在学科平台基础扎实,依托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医学信息感知与智能诊疗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生物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双创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省级教学与实验平台,构建多维度研究支撑体系。同时,学科与西安高新区创业园、联创生物医药孵化器及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多个校企联合转化实验室,为项目提供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资源支持。

  3. 单位名称: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
    单位贡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长期深耕于精神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近年聚焦药物依赖研究领域,积极推广科学戒毒方法,科研实力雄厚。中心科研项目积淀深厚,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联合国合作项目、美国NIH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等各级课题,为与精神疾病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心科研平台体系完备,依托脑健康研究院整合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国家精神疾病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上海市精神疾病临床医学中心等优势资源,建成人脑电生理及磁共振平台、人体样本库平台、脑影像平台等门类齐全的科研合作平台,为重大精神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国家级战略资源储备。其中,影像研究中心配备 Siemens 3T Verio磁共振成像系统(含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高密度脑电数据采集系统、配对经颅磁刺激设备,以及自研经颅超声刺激设备(配套神经导航系统与机械臂),可高效保障磁共振数据采集与精准分析需求。同时,中心与沪苏京三地戒毒管理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成瘾患者全周期干预的临床研究网络。这些平台和条件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4. 单位名称:西安科悦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西安科悦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经营,近年作为精神心理疾病神经调控技术产业化的创新驱动型企业,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成2个专项实验室,组建39人跨学科团队(含教授/副教授5人、博士7人),自主研发了多款神经调控设备,突破传统技术瓶颈,达国际国内前沿水平。同时整合全国多家三甲医院,构建了多中心临床实验平台。凭借医疗器械注册、ISO13485管理优势破解“科研-产业”衔接难题,研发的设备获NMPA二类认证4项,已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几百家医院。公司持续突破技术壁垒并推动成果落地,为行业创新与医疗资源优化提供关键支撑。以“技术赋能—成果转化—生态拓展”全链条体系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技术工程化、成果产业化支撑,实现了创新价值向社会价值的全面转化。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