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慢性肾脏病全生命周期防控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体系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研究内容真实可靠,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解决该专业领域难题、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高。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蒋红利
    排名:1
    行政职务:科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设计并主导了主体创新技术研发及推广,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1-3项均有实质性贡献,主要包括:1.CKD预防:首次绘制肾脏衰老非编码RNA全局表达谱并鉴定关键环状RNA,首创性提出将SGLT2i用于延缓肾脏衰老,以预防衰老相关CKD;2.CKD评估:首次绘制CKD肠道真菌全景图谱并建立基于菌群的预测新工具,多组学联动构建高精度风险预测模型,开发ESRD多维度预后预测工具;3.CKD治疗:首次提出应用普拉梭菌延缓早中期CKD进展,率先将复合益生菌用于终末期患者肠源性毒素清除。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1、5-10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 姓名:陈蕾
    排名:2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具体负责项目的开展、实施、质量控制及技术应用推广,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1-3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包括:1.绘制肾脏衰老非编码RAN表达谱并阐明关键circRNA作用机制;2.基于多组学联动-新型标志物策略构建IgAN精准预后预测模型;3.实施复合益生菌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RCT研究,为基于肠道微生态的CKD全程治疗新范式提供循证学依据。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5-10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八完成人)
  3. 姓名:李宏宝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负责关键技术研发及质量控制,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1和第3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包括:1.首次揭示母体高血压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增加子代高血压易感性,证实高血压“跨代交流”风险;2.首次证实普拉梭菌可有效改善CKD进展并阐明其作用机制。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1、4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康玉明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主要负责基于肠道微生态的CKD全程治疗技术研发,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3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包括:1.首次基于东西方人群队列,发现普拉梭菌与CKD患者肾功能成负相关;2.证实普拉梭菌可通过丁酸-GPR43信号通路改善肾功能、抑制纤维化。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1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解新芳
    排名:5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对第1-3项创新点做出创造性贡献。 作为主要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部分第1、3项创新点有实质性贡献。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2、3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张盼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主要负责基于肠道微生态的CKD预后模型构建,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2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包括:1.基于宏基因组学首次绘制CKD肠道真菌全景图谱;2. 联合代谢组学,建立菌群-毒素预测模型,为CKD无创预测评估提供有效工具。此外,对技术推广应用有实质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徐梦露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对第1、3项创新点做出创造性贡献。 作为主要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部分第1、 3项有实质性贡献。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1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刘华
    排名:8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主要负责CKD早期诊断预测技术开发及基于肠道微生态的终末期毒素治疗技术研发:1. 开发慢性肾脏病标志物supar便捷检测装置,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2.证实复合益生菌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多种蛋白结合类尿毒症毒素水平。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8-10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9. 姓名:魏丽敏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从临床评估的角度建立了终末期肾病的预后预测模型,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2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如下:创新性联合应用GNRI和Barthel指数,证实二者可协同预测ESRD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感染相关死亡风险,尤其在老年患者中预测价值更高。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6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0. 姓名:翟思月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主要负责CKD全程管理新技术研发,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3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如下:1.研究通过复合益生菌改善ESRD患者尿毒症毒素清除以及并发症发生;2.开发CKD并发症物理治疗技术。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9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1. 姓名:李迎
    排名:1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主要负责基于肠道微生态的CKD全程治疗技术研发,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3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如下:1.阐明普拉梭菌通过丁酸-GPR43信号通路改善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2.证实补充普拉梭菌可延缓CKD进展。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1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2. 姓名:赵雪
    排名:1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负责终末期肾病的预后预测体系构建中的数据分析及推广应用,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2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如下:联合应用GNRI和Barthel指数预测ESRD患者死亡风险,为临床快速风险分层和个性化干预提供了简便、实用的评估工具。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6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3. 姓名:陈胜男
    排名:1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教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负责CKD风险防控部分的队列数据整理、预后模型构建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四、主要科技创新”第1项有实质性贡献,具体包括:1.精确DKD疾病负担,构建预后模型以识别不同病因CKD的危险因素;2.阐明膳食补充剂白藜芦醇在防治高糖引发的肾脏损伤中的作用新机制,为DKD防控提供营养干预新路径。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七、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第7项内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4. 姓名:党喜龙
    排名:1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负责基于肠道微生态的CKD全程治疗技术实施,并将其推广至国内著名三甲医院,对 “四、主要科技创新”第3项有实质性贡献,将本项目体系技术推广至国内10余家三甲医院,将其应用于6790例CKD患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5. 姓名:严森辉
    排名:1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作为项目重要参与者,负责基于肠道微生态的CKD全程治疗技术实施,并将其推广至省内著名三甲医院,对 “四、主要科技创新”第3项有实质性贡献,将本项目体系技术推广至陕西省10余家三甲医院,将其应用于 7378例CKD患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在设备、技术资源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均给予了巨大的支持。设备材料方面:西安交通大学所提供的动物实验平台、分子生物实验平台以及分析测试平台等为本项目基础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极大地支持。技术方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相关教研室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多次给予帮助指导。项目管理方面:西安交通大学统筹安排、纵观全局、注重细节、在保证课题可行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科研深度。本项目研究主要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实施完成,该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保证本项目参与人员的工作时间,提供了优良的工作场所和实验设施。

  2. 单位名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单位贡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丰硕。在本项目开展过程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创新成果1有重要贡献,为CKD降压策略优化部分的研究设计和研究实施主要单位,为相关成果产出提供了科研平台、设备、技术资源及经费支持,保证了本项目的高质量完成。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