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食管和胃早癌内镜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研究内容真实,研究成果创新性高、解决该专业领域难题、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较高。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邹百仓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本项目第一完成人。负责本项目的总体设计,技术方案的制定,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对科技创新均做出创新性贡献。具体负责临床技术推广、医师培训,资料整理与总结、研究结果的审核等;负责论文的撰写、润色及成果转化与应用。2.参与该项目发表SCI论文10篇(总IF=30)。3.主编专著2部。4.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5.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2. 姓名:秦斌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作为本项目第二完成人,主要承担了食管和胃早癌内镜诊断规范的建立与技术创新工作。他对本项目中“内镜诊疗技术优化与标准化”部分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系统开展了早期胃癌内镜特征与病理关联性研究,并参与AI辅助实时诊断系统的开发与验证。2.代表性论文3和论文7的共同作者。此外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参与发表项目相关SCI论文10篇(总IF=30),在推动内镜技术规范化、提升早癌检出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刘士源
    排名:3
    行政职务:科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本项目第三完成人,对“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新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重点参与了“SHMT2调节食管癌细胞进展和免疫逃逸”的研究工作,深入探讨了食管癌恶性进展及免疫微环境的机制。2.为代表性论文2的重要作者。此外还参与该项目多项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0篇(总IF=30),为阐明食管癌发病机制及发现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关键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惠文涛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本项目核心完成人之一,主持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MicroRNA-1292-5p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2.代表性论文9的重要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陈芬荣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本项目核心完成人之一,对“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新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系统开展了食管癌与胃癌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深入探索了非编码RNA及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为早癌血清学筛查提供了新型分子靶点。2.代表性论文9的重要作者,揭示了RP11-81H3.2作为致癌基因通过miRNA交互网络促进胃癌进展的机制。3.参与该项目多项机制研究,共发表SCI论文2篇,为理解上消化道早癌的分子基础及开发早期诊断标志物提供了关键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姜炅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本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对"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新发现"和"内镜诊疗技术优化与标准化"做出了创造性贡献。深入参与了胃癌发病机制研究,特别是TLR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探索;同时承担了早癌内镜诊断规范流程的建立与技术创新工作,并参与AI辅助诊断系统的开发。2.代表性论文10的重要作者,同时也是发明专利"基于目标检测算法的早期胃癌内镜实时辅助检测系统"的主要发明人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徐正水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本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对"分子机制与靶向治疗新发现"做出了创造性贡献。重点参与了"BMP2调控胃癌的发展"机制研究,深入探索了BMP2通过非SMAD途径抑制EZH2表达的分子机制,为胃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2.是代表性论文4的重要作者,在该研究中承担了关键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工作。3.此外还参与了其他胃癌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在项目中累计发表SCI论文2篇,为阐明胃癌发病机制及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和科学基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44198) 结直肠恶性肿瘤微创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应用。
  8. 姓名:李珂青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食管早癌内镜诊断AI应用研究课题的设计,食管早癌ESD治疗规范、疗效及风险的部分临床研究工作,项目的整理及申报工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9. 姓名:陈梦瑶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其它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食管、胃早癌流行病学调查、AI辅助诊断及内镜治疗临床课题部分研究工作,项目的整理及申报工作,参与发表SCI论文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0. 姓名:朱宁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食管、胃早癌内镜治疗临床课题部分研究工作,参与发表第3篇SCI论文1篇。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本项目的唯一完成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与成果推广提供了全方位、系统性的支撑,在科技创新与临床应用转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项目实施阶段,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协同,高效组织多中心预后随访与临床数据收集工作,主动与各协作单位沟通协调,保障了大样本、长期术后随访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临床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在科研能力建设方面,单位定期组织面向低年资科研人员及研究生的专项技术培训和课题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显著提升了团队整体科研效率,确保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与成果的可靠性。在成果推广与应用方面,单位积极搭建学术交流与转化平台,通过组织“科研成果鉴定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有效扩大了项目成果的学术影响力,并推动了内镜精准诊疗体系在省内外多家医疗机构的落地应用,为实现技术下沉和基层诊疗水平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