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医药卫生组 | | 项目名称: | 免疫-炎症调控网络在衰老相关疾病中的新机制、新靶点与干预技术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教育厅 |
| 提名等级: | 三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衰老相关疾病是重大全球公共卫生挑战,其发生发展与免疫衰老和慢性炎症密切相关。本项目从“免疫-炎症调控网络”这一核心问题出发,系统揭示衰老过程中免疫微环境失衡驱动多种疾病发生的新机制。研究始于对细胞衰老机制的探索:发现衰老微环境中氧化应激通过激活NF-κB/STAT3信号轴诱发细胞早衰,而AMPK激活和天然化合物Vitexin能有效阻断该过程,为延缓衰老提供新策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衰老星形胶质细胞通过高表达SerpinA3N调控神经炎症,加速神经元损伤;在自免病中,CD305表达下调导致记忆CD4+T过度活化;在衰老相关肿瘤中,揭示NEDD4L通过靶向降解GP130抑制皮肤肿瘤发生。这些发现形成了免疫-炎症网络调控衰老相关疾病的完整机制图谱。此外,团队开发了“试剂分装一体化装置”等专利技术,解决了生物样本处理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项目发表多篇SCI论文,包括J Invest Dermatol、Mech Ageing Dev等权威期刊,获国家专利30项,成果转化24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这些成果深化了对免疫-炎症网络在衰老相关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理解,为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和设备研发提供了新策略与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提名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栾晶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整体规划,技术难点攻关,统筹安排项目进度,项目成果总结。完成附件1.1中所有专利成果;2.21代表作中第1、2、10项成果;附件2.22中第5-15项成果等。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2等奖1项,3等奖2项;
- 姓名:韩晓娟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中“衰老微环境和衰老相关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机制研究”子课题。主持完成附件2.21代表成果中第4、5、6项成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刘欢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子课题:解析衰老相关皮肤肿瘤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机制。主持完成附件2.21代表作成果中第3项成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郭慧芳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免疫衰老与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子课题。支持完成附件2.21代表作成果中第8项成果;附件2.22中第19、20项成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翟翠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免疫衰老与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子课题,参与临床样本收集与检测,参与完成附件2.21代表作成果中专利“液体试剂分装储存盒,专利号ZL202421031518.7”的开发。主持完成附件2.22中第1、2项成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吕明华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免疫衰老与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子课题。主持完成附件2.21代表作成果中第7项成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贠丹丹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西安医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临床样本收集与检测,参编附件2.21中第10项成果《风湿免疫病诊断与药物规范化治疗指南》;主持附件2.22中第22-24项成果。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西安医学院
单位贡献:西安医学院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其贡献是全方位和系统性的:不仅牵头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保证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产出了一系列揭示免疫-炎症-衰老机制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并创新性地研发了多项实验技术装置,提升了科研效率与规范性;同时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平台和完善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