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能源与化工组 | | 项目名称: | 煤化工数字化交付体系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 提名单位: |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 煤化工数字化交付体系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首创煤化工行业全流程数字化集成交付技术体系,这一创举彻底打破了煤化工行业传统模式下的信息孤岛,通过统一的编码平台和数字化交付规范,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数字孪生工厂的建立,更是将虚拟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为管理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决策支持平台,显著降低了试错成本,提升了决策效率与质量。
同时,项目构建了煤化工行业独有的云、网、业一体化5G双频双域工业专网,这一技术体系创新性地融合了700MHz低频与2.6GHz高频的优势,既保证了广覆盖又实现了高速率通信。边缘云下沉与TDOA/AOA定位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服务的实时性、可靠性及定位精度,满足了煤化工行业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项目率先建成了煤化工行业5G+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11件,制定国标9项,团体标准1项,软著4项,发表论文12篇,关键技术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项目所取得的卓越创新成果,无疑为煤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截止2024年6月,工业总产值88.04亿元,利税15.33亿元,树立了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的新标杆。
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王会民
排名:1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指导项目实施运行,监督管理项目实施过程,组织总体实施方案审查及验收,组织性能考核工作,对创新点一、二做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2-2-2,主要贡献为:
(1)编制了生产设备运行评价标准,建立了榆林化工的设备运行评价指标集;
(2)建立了数字化交付标准体系;
(3)负责研发了智能生产集成管控平台。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学会特等奖
2.荣获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
- 姓名:段立波
排名:2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主要负责管理项目实施,组织方案论证、总体项目实施进度协调和及验收考核工作,对创新点二做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2-6-1,主要贡献为:
(1)建立了榆林化工的设备运行评价指标集;
(2)建立了数字化交付标准体系的编码分类规则;
提出了煤制乙二醇全流程建模、校正、优化和调控方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2009-2010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
2.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2011-2012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3.渭化公司2013-2016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4.2013-201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 姓名:郑宝祥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主要负责组织方案论证、总体项目实施进度协调和及验收考核工作,对创新点一、二做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2-1-3,主要贡献为:
(1)建立了数字化交付标准体系的编码分类规则;
(2)提出了煤制乙二醇全流程建模、校正、优化和调控方法。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荣获陕西石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姓名:武东升
排名:4 行政职务: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参与人,主要负责项目进度和成本,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对创新点一做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1-1-1、2-1-3、2-2-1,主要贡献为:
(1)建立了榆林化工的数字化交付平台;
(2)建立了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体系。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第大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5G+能源有色专题赛三等奖 - 姓名:田丰
排名:5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主要参与AI模型和5G网络优化研究。对创新点二、三做出重要贡献,主要贡献为:
(1)优化了智能生产集成管控平台管控算法;
(2)优化5G网络在园区的布置;
(3)建立AI视频识别模型。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赵艳领
排名:6 行政职务: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主要参与5G网络优化研究。对创新点三作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2-1-1,主要贡献为:
(1)参与5G网络方案优化;
(2)参与化工行业5G工业应用场景方案优化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张华云
排名:7 行政职务:模拟优化部部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主要参与煤制乙二醇的建模和优化工作。对创新点二做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1-1-2,主要贡献为:
提出了一种煤制乙二醇中草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单元建模的方法,针对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亚硝酸甲酯再生反应精馏、硝酸回收反应、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草酸二甲酯精馏和乙二醇精馏分别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装置的实时数据,对各个反应动力学模型中的动力学因子进行实时校正,并将校正后的优化方案通过先进控制系统实施至装置中;实现了相关模型的在线应用,突破了因反应模型不准确而导致的优化效益不好的瓶颈问题。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张丹
排名:8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主要人,主要负责5G专网的网络规划、运行及性能提升工作。支撑材料:附件1-1-3、2-1-2,主要贡献为:
(1)制定5G技术双频双域混合组网模式
(2)发明了无线网络问题处理及优化扩容方法、负荷均衡方法及高价值基站流量预测方法
(3)成功构建了高可靠、高速率、低时延的5G专网。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韩丹涛
排名:9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主要参与5G网络优化研究。对创新点三作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2-1-1,主要贡献为:
(1)参与5G网络方案优化;
(2)参与化工行业5G工业应用场景方案优化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姓名:康晓非
排名:10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参与人,主要参与AI模型和5G网络优化研究。对创新点三做出重要贡献。支撑材料:附件2-1-4、2-1-5、2-1-7,主要贡献为:
(1)复杂工业环境下的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关键技术研发。
(2)室内人员定位技术方案设计和优化。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1)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项目牵头完成单位,负责主持项目整体技术方案制定、数字交付平台研发、5G网络部署和应用示范等,完成了项目预期研究目标,贡献如下:
(2)制定了煤化工行业数字化工厂交付标准,解决了在面临行业高度复杂性、技术多样性和数据集成难度大等难题,为行业提供了高效、统一、规范的数字化交付依据;
(3)提出了复杂拓扑结构热网的仿真模型计算与优化调控方法,构建了智能生产集成管控平台,打造了全生产流程的数字孪生工厂;
(4)首创了煤化工行业5G技术双频双域混合组网模式,解决了煤化工行业大数据量传输需求及复杂环境下构建全覆盖、高可靠、高速率、低时延和多业务承载的5G专网的难题;
(5)打造了5G+智能示范应用,不断深挖应用场景,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5G行业应用高性价比落地方案,为煤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 单位名称:西安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西安科技大学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负责智能化管控算法优化、5G网络方案制定和AI模型建立等工作,完成了项目预期研究目标,贡献如下:
(1)针对智能集成管控中,系统协同联动和智能管控需求,优化了管控算法,提升管控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2)结合煤化工园区特点,制定和优化了5G组网方案,提升网络覆盖能力;
(3)建立12类AI视频识别模型,实现特种作业现场实时监管、作业动作识别、作业规范性识别等功能。
(3)研发了复杂工业环境下的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方法;
(4)室内人员定位技术方案设计和优化。
- 单位名称: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单位贡献: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负责5G网络方案优化以及化工行业5G工业应用场景方案等工作,完成了项目预期研究目标,贡献如下:
(1)结合煤化工园区特点,优化了5G组网方案;
(2)研发了5G工业终端模拟装置,提出复合场景测试方法,优化了化工行业5G工业应用场景方案。
- 单位名称: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负责煤制乙二醇中草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单元建模研究等工作,完成了项目预期研究目标,贡献如下:
提出了一种煤制乙二醇中草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单元建模的方法,针对草酸二甲酯合成反应、亚硝酸甲酯再生反应精馏、硝酸回收反应、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草酸二甲酯精馏和乙二醇精馏分别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根据装置的实时数据,对各个反应动力学模型中的动力学因子进行实时校正,并将校正后的优化方案通过先进控制系统实施至装置中;实现了相关模型的在线应用,突破了因反应模型不准确而导致的优化效益不好的瓶颈问题。
- 单位名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主要完成单位,负责5G网络建设工作,完成了项目预期研究目标,贡献如下:
(1)提出煤化工行业700MHz+2.6GHz双频混合组网方案,完成5G网络的部署和实测工作;
(2)发明了一种无线网络问题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实现在复杂场景网络的可靠性;
(3)发明了一种小区扩容方法及网络设备,为网络扩容提供冗余和接口。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