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胡登卫
排名:1 行政职务:处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负责项目整体研究方案的创新构想与系统实施。提出了基于铁电纳米陶瓷阵列构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核心思路,建立了其异质界面形成与调控的理论模型。通过深入研究铁电纳米陶瓷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耦合机制,揭示了微观界面结构与宏观抗氧化性能、力学性能的构效关系,为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了关键理论依据。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目标,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为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必备附件:1-1-1、1-1-2、1-1-3
其他附件:2-2-2、2-2-3、2-2-4、2-2-5、2-2-6、2-1-20、2-1-21、2-2-1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1. 基于原位拓扑转换具有特定晶面的纳米光电陶瓷材料的研究, 陕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17.
2. 构建异质外延界面开发高性能纳米复合电子陶瓷及元器件, 宝鸡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
3. 阵列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研究, 宝鸡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
- 姓名:王艳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铁电纳米陶瓷阵列及其异质界面调控来协同提升聚合物综合性能的创新策略。该策略旨在通过精准设计异质界面,同步优化聚合物的抗氧化性、力学性能及电学特性。通过系统设计实验方案,制备了系列复合材料并对其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表征测试,实验结果有效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显著效果,证实了界面调控对聚合物综合性能的协同增强作用,为项目的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必备附件:1-1-1、1-1-3
其他附件:2-2-2、2-2-4、2-1-17、2-1-20、2-1-21、2-1-22、2-1-23、2-1-24、2-2-1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钛酸钡基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3.
2. 多层陶瓷电容器用Ba0.96La0.04TiO3细晶陶瓷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宝鸡市第十八届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2020.
3. 高介电高温度稳定性BaTiO3基多层陶瓷电容器用细晶陶瓷介质材料的制备, 宝鸡市第十七届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2017.
- 姓名:赵卫星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致力于研究铁电纳米陶瓷的可控制备工艺,重点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创新性地建立了水热法制备高纵横比二维钙钛矿铁电纳米陶瓷的新方法。通过系统优化反应温度、压力、前驱体浓度及表面活性剂含量等关键参数,成功实现了纳米陶瓷形貌与尺寸的精准调控,获得了具有优异取向性和均匀性的二维结构。该方法显著提升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界面活性,为构建高性能铁电纳米陶瓷/聚合物复合界面及增强抗氧化特性提供了关键材料基础。相关制备工艺的建立与优化,为项目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实验依据。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必备附件:1-1-3
其他附件:2-2-5、2-2-6、2-1-2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铁电介晶BaTiO3/Bi0.5K0.5TiO3纳米复合材料: 拓扑化学合成、增强压电和介电响应, 宝鸡市第十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2022.
2. 软化学拓扑反应法合成钙钛矿结构介观晶体材料, 宝鸡市第十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2020.
- 姓名:顾洪溪
排名:4 行政职务:副社长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挤压/连续流延成型技术,用以解决铁电纳米陶瓷在聚合物基体中易团聚、分散不均的关键难题。通过精确调控加工温度、压力及流速等工艺参数,该技术成功实现了铁电纳米陶瓷的高密度、均匀分布及定向阵列化排布,有效构筑了以异质界面为特征的“铁电纳米陶瓷@聚合物”均相复合体系。所建立的新方法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的致密性与界面结合强度,为大幅增强聚合物的抗氧化性能及综合力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基础与工艺支撑,有力推动了项目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程。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其他附件:2-2-6、2-1-17、2-1-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纳米结构材料的构建及其应用探索, 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6.
2. 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设计优化关键策略研究,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23.
3. 陕西省化学优秀青年奖, 2024.
- 姓名:马蓉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缓冲梯度层包覆技术。该技术旨在解决铁电纳米陶瓷与聚合物基体间因理化性质差异巨大而导致的界面相容性差、应力集中及耦合效率低等难题。通过设计并构建一种成分与结构呈梯度过渡的功能性界面层,成功实现了陶瓷填料与聚合物基体间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的有效匹配,显著降低了界面能垒。该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异质界面的结合强度和应力传递效率,从而将陶瓷-聚合物的界面耦合效率提升至新高度,为制备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抗氧化复合材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对项目的成功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其他附件:2-2-4、2-2-5、2-2-6、2-1-22、2-2-1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因公出国(境)培训总结评比“优秀个人”, 2018.
2.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2025.
- 姓名:王红英
排名:6 行政职务:新品研发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专注于聚氨酯材料的聚合制备工艺及其综合改性研究。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参数调控,优化了聚氨酯基体的力学及化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铁电纳米陶瓷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性与界面相互作用,利用填料的功能特性显著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与抗氧化性能。系统验证了改性后材料在阻尼、减振、降噪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并将所开发的复合材料成功应用于高性能阻尼减振降噪器中,有效提升了器件的耐久性与力学性能可靠性,为项目的关键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其他附件:2-2-6、2-2-7、2-1-1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宽频钢轨阻尼减振器设计开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20. - 姓名:张法明
排名:7 行政职务: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长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基于铁电纳米陶瓷界面调控的聚氨酯材料改性策略。通过精准设计纳米陶瓷在聚合物中的分散与排布,有效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力与功能特性,显著提升了其阻尼性能、振动抑制及噪声衰减效果。基于该材料突破,组织实施了技术产业化落地工作,负责中试工艺开发、产线适配与产品试制,成功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具备稳定性能的阻尼减振降噪器产品,实现了从关键技术研发到实际工程应用的跨越,推动了项目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其他附件:2-2-6、2-2-7、2-1-1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宽频钢轨阻尼减振器设计开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2020.
2. 快速轨道交通环境振动长效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 2022.
- 姓名:杨化民
排名:8 行政职务:党委书记、董事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重装渭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提出了聚氯乙烯糊树脂复合聚合物的阻燃与拉伸性能协同改进策略。通过引入铁电纳米陶瓷填料并精准调控其异质界面,显著增强了材料的阻燃效率与力学强度。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聚氯乙烯糊树脂复合聚合物阻燃输送带的生产新工艺,重点优化了复合改性、成型加工及界面强化等关键工序,成功实现了高性能阻燃输送带的稳定制备与规模化生产,并积极推进其产业化应用。该项工作有效提升了输送带产品的安全性与耐用性,为项目的技术转化和市场推广提供了关键支撑。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其他附件:2-2-8、2-1-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渭南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2025.
2. “渭南市高新区2022-2023年度拔尖人才 ” 荣誉称号, 2024.
3. “西安重装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各一项, 2019.
- 姓名:姜丽
排名:9 行政职务: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重装渭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重点研究了非金属纳米陶瓷复合织物的制备工艺及其对聚氯乙烯糊树脂复合聚合物性能的增强机制。通过优化纳米陶瓷在织物中的负载与分布,成功制备出具有优异界面特性的功能性增强骨架,并系统分析了该复合织物对基体材料抗氧化性、阻燃效率及拉伸力学行为的协同提升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为开发长效抗氧化、高阻燃、高力学性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提供了新途径,支撑了项目在高端阻燃材料方向的创新与应用。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其他附件:2-2-8、2-1-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 “渭南市高新区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 2020.
2. “西安重装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各一项, 2019.
- 姓名:罗天飞
排名:10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万合实业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研究了铁电纳米陶瓷对聚丙烯/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韧性、柔性及力学强度的改性作用。通过设计并优化纳米陶瓷在基体中的分散与界面耦合工艺,有效改善了材料的综合性能,显著提高了其抗冲击韧性、弯曲柔性和拉伸强度。主导推进了改性材料的中试放大与产业化实施,成功解决了规模化生产中的工艺稳定性与产品一致性问题,实现了高性能聚丙烯/聚乙烯复合材料稳定生产,为项目技术转化和高端聚烯烃产品开发提供了关键支撑。
主要贡献证明材料附件编号:
附件:2-1-1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