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农林养殖组
项目名称: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创新与应用
提名单位: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针对制约旱地小麦绿色生产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立足旱地降水少但季节分布集中,易造成农田氮素淋失,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供应能力差的生产实际,联合多家科研、技术推广单位及企业,开展了20年协同攻关,系统揭示了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规律,首次明晰了旱地小麦品种的养分需求差异和高产高蛋白品种的养分需求特征;深入探明了旱地土壤和还田有机物料的养分供应与作物利用特征,首次定量了施肥过量与不足引起的旱地土壤磷钾供应能力变化;全面阐明了旱地麦田水肥运移规律,首次提出了旱地麦田硝态氮残留安全阈值;构建了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模式,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在旱地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小麦科学有效减施化肥,增产增效和节肥增收效果显著,解决了小麦绿色生产和粮食增产的重大难题,支撑了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零增长行动。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王朝辉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总体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组织项目实施。开展了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规律、旱地土壤和还田有机物料的养分供应与作物利用特征、土旱地麦田水肥运移规律、旱地小麦定量施肥和评价方法等研究工作,构建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模式,组织实施了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1、2、3、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1年,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黄土高原旱地氮磷养分高效利用理论与实践,第2完成人,2011-J-251-2-07-R02
  2. 姓名:刘金山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方案制定和实施。主要开展了旱地土壤和还田有机物料的养分供应与作物利用特征、土旱地麦田水肥运移规律、旱地小麦定量施肥和评价方法等研究工作,参与构建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参与了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2、3、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3. 姓名:邱炜红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方案制定和实施。主要开展了土旱地麦田水肥运移规律、旱地小麦定量施肥和评价方法等研究工作,参与构建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参与了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1、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4. 姓名:石美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方案制定和实施。主要开展了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规律等研究工作,参与构建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参与了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1、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张宪法
    排名:5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全国科学施肥专家组开展小麦等作物肥料利用率测试分析工作,负责小麦科学施肥技术在山东、甘肃、河北、山西等省的应用与示范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5。证明材料: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傅国海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组织全国科学施肥专家组开展小麦等作物肥料利用率测试分析工作,负责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在山东、甘肃、河北、山西等省的应用与示范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5。证明材料: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苹果化肥减量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第4完成人,JB2022-1-25-R04 2023年,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化肥减施增效及耕地质量提升技术集成与应用,第3完成人,KG2022644
  7. 姓名:何刚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方案制定和实施。主要开展了旱地麦田土壤和还田有机物料的养分供应特征等研究工作,参与构建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参与了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2、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赵护兵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项目研究方案制定和实施。主要开展了旱地麦田土壤和还田有机物料的养分供应特征等研究工作,参与构建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模式,参与了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3、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9. 姓名:石磊
    排名:9
    行政职务:副站长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制定标准,参与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的区域多点试验建立、验证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苹果园土壤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第4完成人,13-2-2-R4
  10. 姓名:杜明叶
    排名:10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制定标准规范,参与旱地小麦测土监控施肥技术的区域多点试验建立、验证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表现在创新点2、4。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1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水肥一体化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与推广,第18完成人,2021-01-15 2022年,农业农村部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陕西关中地区葡萄优质高效绿色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第17完成人,FCG-2022-3-320-17R
  11. 姓名:梁永强
    排名:11
    行政职务:站长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制定标准,参与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的试验建立、验证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2. 姓名:雷盼
    排名:12
    行政职务:农技总监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开展了旱地小麦测土监控施肥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发明专利等研究工作,参与了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表现在创新点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3. 姓名:吕辉
    排名:13
    行政职务:站长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制定标准,参与旱地小麦测土监控施肥技术的区域多点试验建立、验证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4、5。证明材料:主要知识产权目录、必备附件、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013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推广,第15完成人,2013-2014-01-14 2016年,2014-2016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粮油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集成与推广,第15完成人,FCG-2016-3-146-15R
  14. 姓名:牛卫兵
    排名:14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岐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了旱地小麦测土监控施肥技术的区域多点试验建立、验证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在创新点4、5。证明材料: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秦岭北麓徐香猕猴桃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第7完成人,2021-01-02 2024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关中西部专用小麦产销一体化技术模式集成与推广,第7完成人,2024-03-28
  15. 姓名:马茹凤
    排名:1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彬州市分校)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旱地小麦测土监控施肥技术的区域多点试验建立、验证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主要贡献表现在创新点4、5。证明材料:其他附件。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项目第一完成单位,在项目立项、基地建设、成果鉴定、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管理和落实作用,保证了项目任务顺利实施。主要支持项目组开展了旱地小麦产量形成的养分需求规律、旱地土壤和还田有机物料的养分供应与作物利用特征、土旱地麦田水肥运移规律、旱地小麦定量施肥和评价方法等研究工作,构建了旱地小麦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模式,特别是重点支持了在陕西、西北旱区和全国其他麦区的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推广应用,支持了研究生和青年人才培养等工作,推动了项目团队研究水平和技术推广能力提升,推动和促进了小麦产业发展。

  2. 单位名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单位贡献:组织全国科学施肥专家组开展小麦等作物肥料利用率测试分析工作,负责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在山东、甘肃、河北、山西等省的应用与示范推广。

  3. 单位名称: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单位贡献:长期坚持与西北农林大学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参与制定小麦生产和科学施肥标准规范,设计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试验示范方案,在陕西渭北等地开展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指导各项目县建立技术示范区,示范推广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4. 单位名称:合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单位贡献:参与制定标准规范,长期坚持开展实施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田间试验,制定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示范方案,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在合阳县建立技术示范区,示范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5. 单位名称:蒲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单位贡献:参与制定标准规范,长期坚持开展实施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田间试验,制定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示范方案,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在蒲城县建立技术示范区,示范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 单位名称:武汉禾大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基于研究团队研发的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申报并获批发明专利,开发了小麦智能监控施肥专家系统V1.0,依托“田小二”APP在全国各麦区示范推广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7. 单位名称:宝鸡市凤翔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单位贡献:参与制定标准规范,长期坚持开展实施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田间试验,制定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示范方案,依托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在凤翔区建立技术示范区,示范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8. 单位名称:岐山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单位贡献:长期坚持开展实施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田间试验,认真开展田间试验调查及试验总结撰写,制定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效技术示范方案,依托种粮大户、截图农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在岐山县建立技术示范区,示范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9. 单位名称:彬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彬州市分校)
    单位贡献:参与制定标准,长期坚持开展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田间试验,制定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示范方案,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主体,在彬州市建立技术示范区,示范旱地小麦测土配方化肥减施绿色增产技术模式,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