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农林养殖组 | | 项目名称: | 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利用研究与示范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油用牡丹作为新兴木本油料作物,其籽油富含α-亚麻酸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成为高营养价值植物油品的新类型。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中,由于缺乏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致使其单产较低;同时缺乏综合加工技术,不能充分展现油用牡丹产业的综合效益。针对产业面临的紧迫问题,该项目通过对我国油用牡丹资源的全面调查与收集,摸清了我国油用牡丹资源的家底,收集保存了一批珍贵的油用牡丹种质资源,建立了中国西北牡丹种质资源圃;通过对油用牡丹资源的评价,选育出了3个可分别适合西北干旱、中原半湿润和长江上游湿润地区的油用牡丹新品种,同时试验总结出了相应的高效繁殖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油用牡丹产品的营养功能的研究基础上,首次研发出了油用牡丹综合利用和系列产品生产工艺及配套装置。该项目为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支撑,极大提升了我国油用牡丹的产业化发展水平。研究项目在油用牡丹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张延龙
排名:1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1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1)、(2)、(3)、(4)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1,1.2,1.4。负责项目总体协调,确定各专题研究负责人选,制定项目进度安排,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完成了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建立了油用牡丹定向栽培技术体系,完成了油用牡丹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及功能评价研究,建立了油用牡丹产业化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月季等主要切花高质高效栽培与运销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7/10)。 - 姓名:罗建让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2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1)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1-3),1.4。
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1)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SLTG[2017]13),完成了油用牡丹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祥丰’油用牡丹新品种的示范推广。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6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3/30)“四种重要花卉高效生产与流通关键技术研究应用”。 - 姓名:赵修华
排名:3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3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3)、(4)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2),1.4。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1),开发了高端牡丹籽油制备工艺及牡丹籽油高值化产品,建立了油用牡丹高效加工利用中试示范生产线。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典型林药资源高效培育与高值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第2名,2020-KJJ-1-04-R-02。
2、木豆资源功能活性成分高值化加工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第3名,2017-009-03。 - 姓名:路祺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4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3)、(4)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2),1.4。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1),完成了水溶性α-亚麻酸乳体制备及牡丹多糖提取制备工艺体系建立。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新型黄芪多糖补铁剂制备及缺铁性贫血补铁机制研究,黑龙江省轻工业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一等奖),2020年,第一完成人。
2、一种芳香油连续提取方法,黑龙江省轻工业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一等奖),2018年,第二完成人。
- 姓名:张庆雨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5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1)、(2)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1-3),1.4。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1)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SLTG[2017]13)。完成了油用牡丹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评价工作,建立了油用牡丹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张晓骁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6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1)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2)。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1)。完成了中国野生牡丹的系统资源调查、引种与评价。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史倩倩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7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2)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2)。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1)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SLTG[2017]13)。参与了油用牡丹的选种、杂交育种等工作,研究栽培环境因子(光、温、水分、土壤)和栽培管理措施与油用牡丹产量与质量形成之间的关系。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白章振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8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4)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2.2(7)。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SLTG[2017]13)。参与了油用牡丹不同部位功能性成分测定。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牛立新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9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1)、(2)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2),1.4。参与了第1完成人承担的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701),完成了油用牡丹的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及定向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林奋
排名:10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陕西合阳中资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第10完成人,对主要科技创新(2)、(3)做出了贡献,旁证材料:附件1.2(4)。负责开发了牡丹种植无线视频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以及牡丹加工工艺流程可视化管理系统。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单位贡献: 第一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计划实施。在本研究的立项、实施、总结及鉴定等整个过程中,学校均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为项目产生的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专项资金支持。完成了我国油用牡丹资源的全面系统调查收集与评价,筛选和培育出了适合三大产区的优良油用牡丹新品种,并进一步研究良种的高效繁殖技术和油用牡丹人工增产定向栽培技术,完成了油用牡丹新品种选育及区域性试验,完成了油用牡丹定向培育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
- 单位名称:东北林业大学
单位贡献: 第二完成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计划实施。在本研究的立项、实施、总结及鉴定等整个过程中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研发出高端牡丹籽油工艺高效低温绿色分离技术及其高值化产品深加工技术,同步利用牡丹籽粕、牡丹种皮和果荚等原料研发系列产品,实现油用牡丹的高效综合利用。研制包括可连续生产同步添加抗氧化剂的牡丹籽油超临界萃取装置等油用牡丹籽油生产和综合利用的专用加工装置,并在厦门涌泉建立中试生产线。
- 单位名称:陕西合阳中资国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第三完成单位,负责油用牡丹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及种苗快速繁育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同时负责油用牡丹产业中涉及到的加工软件研发,先后开发了油用牡丹种植无线视频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以及牡丹加工工艺流程可视化管理系统。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