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农林养殖组
项目名称: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
提名单位: 安康市人民政府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围绕提升秦巴山区玉米生产与育种能力为目标,选育自交系6个,组配杂交新品种4个,开展集成了栽培技术研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项目创新了秦巴山区玉米种质材料,创新出了多抗、高配合力自交系(206-1、D606、A335、4640、MH13诱-3、ZY18)6个,为育种提供核心材料支撑。选育出“瑞玉518”“镇玉101”“镇玉508”“利白玉118”4个新品种,分别适应秦巴夏播区、春播区及中高海拔地区种植,均通过陕西省及国家审定,并在四川、湖北等多省市引种推广,项目通过连续多年品比、区试、栽培等试验研究,研究出了新品种的性状特征、生理习性、栽培技术要点,集成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安全制种技术、大田高产抗逆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 ,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构建“育种单位+种子企业+推广部门”联合的市县镇三级多层次推广技术模式,显著加快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速度,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经审查,项目相关信息已在完成人所在单位和安康市范围内公示。我单位认真审阅了申报材料及完成人资格,确认申报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填写符合要求。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王文章
    排名:1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项目“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合作完成秦巴山区地方种质材料收集筛选创制的核心技术公关,选育出6个多抗广适高配合力自交系;参与玉米新品种的组配与筛选工作,培育并审定玉米品种“利白玉118”(第二完成人)“镇玉508”(第二完成人)“镇玉101”(第三完成人)三个;合作编著《秦巴山玉米种植》(第十六完成人);完成论文写作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镇玉508的选育报告(第二完成人),共同合作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证明材料见:一、必备附件(1.1,1.2,1.3)二、其他附件(2.2,2.5,2.6,2.7,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17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中的应用研究”获安康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第三名) 2.2017年“镇坪五味子规范化种植标准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安康市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第一名) 3.2012年“镇坪玄参标准综合体的研究制定与应用”项目获安康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第五名) 4.2009年“玉米新品种“四号黄”的选育与推广”项目获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第二名)
  2. 姓名:曾广莹
    排名:2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工作单位: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持完成秦巴山区地方种质材料收集筛选创制的核心技术公关,选育出6个多抗广适高配合力自交系;主持玉米新品种的组配与筛选工作,培育并审定玉米品种“利白玉118”(第一完成人)“镇玉508”(第一完成人)“镇玉101”(第一完成人)“瑞玉518”(第二完成人)四个;合作编著《秦巴山玉米种植》(第二十完成人);完成论文写作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镇玉508的选育报告(第三完成人),共同合作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证明材料:一、必备附件(1.1,1.2,1.3,)二、其他附件(2.1,2.2,2.5,2.6,2.7,2.8,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08年2月”玉米新品种’四号黄‘选育与推广“项目获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2009年1月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名) 2.2008年2月”玄参脱毒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 3.2012年3月”镇坪玄参标准综合体的制定与应用“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名) 4.2013年3月”细辛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名)
  3. 姓名:李成军
    排名:3
    行政职务:科长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该项目在陕南区域试验示范和品种推广及产业合作,是知识产权七.7的第九完成人,做栽培技术指导是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完成人,共同合作对创新点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证明材料:二、其他附件(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水稻轻简化直播技术集成与应用,2019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5, 2、富硒油菜“油蔬两用”品种筛选与栽培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开发,2022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4 3、油菜绿色高效丰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02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4
  4. 姓名:唐德新
    排名:4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该项目组织协调项目示范推广及成果转化,合作编著《秦巴山玉米种植》(第四完成人),共同合作对创新点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5. 姓名:李丛斌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合作完成秦巴山区地方种质材料收集筛选创制的核心技术公关,选育出6个多抗广适高配合力自交系;参与玉米新品种的组配与筛选工作,培育并审定玉米品种“利白玉118”(第五完成人)“镇玉508”(第三完成人)“镇玉101”(第二完成人)“瑞玉518”(第一完成人)四个;参与编写自交系繁殖和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共同合作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证明材料见附件一(1.1,1.2,1.3)附件二(2.1,2.6,2.7,2.8,2.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09年1月“玉米新品种‘四号黄’选育与推广”项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五名。 2.“玉米新品种’镇玉208‘选育与应用”项目获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名。
  6. 姓名:周仕俊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该项目科研育种、试验示范、南繁和数据整理。参与完成秦巴山区地方品种的收集筛选创制的核心技术公关,选育出6个多抗广适高配合力自交系;参与玉米新品种的组配与筛选工作,培育并审定玉米品种“利白玉118”(第三完成人);完成论文写作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镇玉508的选育报告(第一完成人),合作编写自交系繁殖和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共同合作对创新点1、2、3做出贡献,证明材料:一必备附件(1.1)二、其他附件(2.5,2.6)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7. 姓名:任琼芝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 汉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该项目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是知识产权七.5的第(第四十五完成人),对创新点四做出了贡献。证明材料二、其他附件(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8. 姓名:党文丽
    排名:8
    行政职务:副站长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商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玉米新品种在商洛市的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及相关试验的实施,是知识产权七.6的第三完成人,共同合作对创新点4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证明材料:二、其他附件(2.3)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9. 姓名:周刚
    排名:9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十堰市农业科学院(十堰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丹江口库区十堰生态农业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该项目玉米品种在十堰市的大面积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完成项目技术数据的整理和报告撰写,是知识产权七.5的第五完成人,共同合作对创新点四做出了创造性贡献。证明材料:二、其他附件(2.2)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1.2008年,玉米新品种GS鄂玉25选育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4; 2.2008年,甜玉米新品种堰甜玉28选育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4; 3.2010年,玉米新品种堰玉18选育与运用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 4.2011年,玉米新品种GS鄂玉25选育及运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4; 5.2016年,玉米新品种郧单19选育与运用获十堰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6.2020年,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堰玉18、郧单19等的选育及运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1。
  10. 姓名:曾楠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合作完成该项目大田栽培技术试验开展,负责实验数据、技术数据和技术总结的整理撰写,合作编写杂交种制种技术规程,完成论文Mechanisms of ROS-mediated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illus aryabhattai LAD and maize roots to promote plant growth(第二完成人),共同合作对创新点4做出创造性贡献。证明材料:二其他附件(2.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单位贡献: 1、种质资源创新与基因挖掘。收集、鉴定、保存秦巴山区及国内外特色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出了9个“47112”“7697”“206-1”“13F”“D606”“A335”“4640“MH13诱-3”“ZY18”多抗广适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形成秦巴山区培育新品种最宝贵的原始材料,为后续育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育种技术与方法创新:以秦巴山区种质资源为基础,融合国外温带热带种质,将传统育种技术与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并审定集抗逆、高产、优质于一体的6个杂交种 “镇玉208”“镇玉213”“瑞玉518”“镇玉101”“镇玉508”“利白玉118” 。 3、承担《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玉米新组合的筛选测配及品种审定工作;开展玉米自交系的评价鉴定工作;组织开展玉米新组合多点测试、鉴定,完成大田栽培技术试验,组织撰写专著和多篇技术论文,完成玉米品种大面积示范工作指导。 4、负责开展该项目技术培训2500人次、包抓高产千亩示范方2个、百亩示范点10个。 5、组织项目验收、成果评审、登记并撰写项目技术、工作、效益分析报告等工作,组织项目进行现场观摩检查与指导,组织项目评审和答辩工作。

  2. 单位名称: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单位贡献:1、组织并实施《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在陕南的试验、示范和项目推广工作,制定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技术方案和项目推广工作方案。 2、组织并完成《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玉米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项日高产丰产方的实施任务,2022-2024年累计推广91.32万亩。 3、三年开展技术培训126场次,5600余人次,创新研究了玉米新品种高产抗逆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了项目的育种单位、种子企业、推广部门联合的市县镇三级多层次推广技术模式。 4、完成项目技术总结及工作总结,开项目选育的系列新品种技术推广宣传培训,完成技术培训5300余人次,包抓高产千亩示范方6个、百亩示范点23个。组织完成了项目实施、项目工作总结、技术总结及项目验收。

  3. 单位名称:四川同丰利民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1、参与选育新品种一个,组织实施《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项范及相关试验实施。 2、负责组织项目在四川省技术培训。开展该项目技术培训2500人(次)、包抓高产千示范方示范点10个,开展项目选育的系列玉米新品种示范田测产工作。 太面积示

  4. 单位名称:沈阳农业大学
    单位贡献:1、负责《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玉米品种肥效、播期等试验的开展。 2、开展抗逆机理与栽培生理研究​​:深入研究玉米品种在秦巴山区特定逆境(干旱、低温、土壤瘠薄)下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机制,这些理论研究成果不仅指导育种,同时也为抗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制定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如精准施肥)提供了科学支撑。 3、完成实验总结和论文写作

  5. 单位名称: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单位贡献:1、负责组织《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的品种在汉中市的大面积示范及相关试验实施,累计推广面积79.31万亩。 2、负责组织汉中市技术培训。开展该项目技术培训2600人(次)、包抓高产千亩示范方2个、百亩示范点10个:开展项目选育的系列玉米新品种示范田测产工作:2022-2024年累计推广79.31万亩。 3、协助完成项目工作总结及技术总结。

  6. 单位名称:汉中市瑞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单位贡献:1、参与实施《秦巴山区抗逆高产优质玉米品种选育与推广》项目品种推广,参与项目推广的大面积推广。 2、开展了项目试验示范种子生产,在甘肃等地建立种子生产基地1个,累计生产推广玉米新品种种子321.26万公斤,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