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农林养殖组
项目名称: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名单位: 宝鸡市人民政府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小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秸秆还田、简耕免耕等措施的大面积推广,导致小麦“三病两虫一草”基数逐年增加、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呈现叠加重发态势,给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针对以上情况,项目组联合攻关,明确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穗蚜、蛴螬、节节麦“三病两虫一草”发生演变新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选育、筛选并推广了以秦农168等9个抗病品种;创新出条锈病“拌种+挑治+阻截带”、赤霉病“系统监测+防治适期+新型药剂”、茎基腐病“一拌一喷”、穗蚜“防早防少”、蛴螬“药剂拌种+土壤处理”、节节麦“冬前防除+新型药剂”等核心技术;提出了“关口前移、分区治理、全程防治”的防控策略,构建了“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宝鸡、咸阳、渭南等地推广应用1369万亩,有效遏制了病虫草害发生,面积明显下降,程度全面减轻,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研究项目选题准确,研究内容精准,技术路线科学,集成技术先进,控害效果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符合陕西省科技进步奖提名条件。
项目简介: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张锁良
    排名:1
    行政职务:党委书记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技术研发及集成,在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做出贡献。对(四、主要科技创新)中的3.1、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附件为:BF1-1,BF5-1,QF1-1,QF3-6/3-7,QF3-17,QF3-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2. 姓名:王周玉
    排名:2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技术研究与开发、流程优化、组织实施,在抗病品种选育、筛选和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对(四、主要科技创新)中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为附件:BF3-1,QF1-2,QF2-1,QF2-6,3-2/3-3/3-4。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先后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项;获陕西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4项;获省农业厅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获市政府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杨凌示范区科技一等奖1项。
  3. 姓名:张霄亮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主要参与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试验方案制定、品种推广、防控技术推广等。对(四、主要科技创新)中所列的3.2.1、3.3.2、3.3.3有贡献。证明材料为附件:BF2-1,QF1-1,QF3-5,QF3-6/3-7,QF3-19,QF3-2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得2021年全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
  4. 姓名:马卫东
    排名:4
    行政职务:主任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总体方案的设计与组织实施、技术研发及集成,在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方案制定与推广应用中做出贡献。对(四、主要科技创新)中的3.1、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附件为:BF5-1,QF1-1,QF3-6/3-7,QF3-17,QF3-1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5. 姓名:朱发
    排名:5
    行政职务:科长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参与抗病品种选育及筛选中试验调查记载、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对品种选育筛选、技术推广应用做出贡献。对(四、主要科技创新)中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附件为:BF5-1,QF2-8/2-9/2-10,QF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6. 姓名:陈三乐
    排名:6
    行政职务:副科长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选育国审品种秦农168和筛选抗病品种在推广工作中做出贡献。贡献证明材料为附件:BF3-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7. 姓名:张俊文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负责项目中病虫草害监测预报,防控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对(四、主要科技创新)中3.1、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附件为:BF1-1,BF1-2,BF1-3,QF2-3,QF2-4,QF2-5,QF3-1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
  8. 姓名:杨瑞劳
    排名:8
    行政职务: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宝鸡分校)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组织市县农业技术人员、镇村干部、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资经营户开展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培训,掌握生产技术, 控制小麦重大病虫草危害,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主要科技创新)中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附件为:QF2-2,QF3-6/3-7,QF3-1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获宝鸡市人民政府第十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 2022年获宝鸡市农学会全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2024年获全省农广校体系优秀教师。
  9. 姓名:石立明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组织市县农业技术人员、镇村干部、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农资经营户开展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培训,掌握生产技术, 控制小麦重大病虫草危害,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主要科技创新)中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附件为:QF3-8/3-9,QF3-20。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10. 姓名:冯益群
    排名:10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农艺师
    工作单位:咸阳市植物检疫站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要参与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对(四、主要科技创新)中3.2、3.3有贡献。证明材料附件为:QF3-2/3-3/3-4,QF3-6/3-7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咸阳市2017年度农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三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1. 单位名称: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单位贡献: 1、明确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穗蚜、蛴螬、节节麦“三病两虫一草”等病虫草发生演变新特点,查明了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全程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创新条锈病“拌种+挑治+阻截带”、赤霉病“系统监测+精准防治+新型药剂”、茎基腐病“一拌一喷”、穗蚜“防早防少”、蛴螬“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技术、节节麦“冬前防除+新型药剂”等核心技术。 3、提出了“关口前移、分区治理、全程防治”的防控策略,构建了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2. 单位名称: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单位贡献: 1、明确了小麦条锈病、赤霉病、茎基腐病、穗蚜、蛴螬、节节麦“三病两虫一草”等病虫草发生演变新特点,查明了发生发展规律,为开展全程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2、研究创新条锈病“拌种+挑治+阻截带”、赤霉病“系统监测+精准防治+新型药剂”、茎基腐病“一拌一喷”、穗蚜“防早防少”、蛴螬“药剂拌种+土壤处理”技术、节节麦“冬前防除+新型药剂”等核心技术。 3、提出了“关口前移、分区治理、全程防治”的防控策略,构建了小麦“三病两虫一草”的全程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