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农林养殖组 | | 项目名称: | 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规模化制种及高效种植技术开发与应用 |
| 提名单位: | 西安市人民政府 |
| 提名等级: | 三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该成果聚焦我省食用菌产业关键瓶颈,在羊肚菌优良菌株选育、规模化制种及高效种植技术开发中取得突破,创新成果显著、应用效益突出,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现予提名。提名材料真实有效,提名经过公示,公示无异议。
该项目技术创新性强、应用效果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突出,对照《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符合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奖条件。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徐玲玲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徐玲玲作为主要完成人员,全程参与科技创新一至四,负责关键环节的协调与执行。在科技创新一中同李海娟和许静一起负责样品采集。在科技创新二中,改良试管种培养基,通过正交实验改良原种基质配方,并制定菌种工厂化生产栽培流程。在科技创新三中,通过田间实验测出土壤理化性质具体上限数值(如有机质≤3%、重金属限值),协调南北方差异实验(如是否起垄和黑白地膜调整等)。在科技创新四中,主导技术整合与示范基地建设,评估大田应用效果。证明材料分别1-4,6-33,35,38-4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徐玲玲、陶贵荣、孟长军、付洪冰,陕西省园艺植物引种栽培及其生物防控研究与应用,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陕西省教育厅 2020年4月,见其他附件-2其他 - 姓名:张焱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教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张焱参与所有科技创新一至四。在科技创新一中,完成反季节出菇实验,对杂交后菌株进行筛选。在科技创新二中,同许静一起通过正交实验和实践反馈进行栽培种和外源营养袋配方改良。在科技创新三中,制定设施规格(如大棚最佳尺寸、滴灌、雾喷、遮阳网和地膜等)和出菇管理方案并不断在实践中改进。在科技创新四中,主导栽培技术推广,协助企业和菇农实施大田栽培方案并监测产量数据。证明材料分别为1-4,6,7,9-24,26,35,38-4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李海娟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李海娟参与科技创新一,同徐玲玲和许静一起进行野生羊肚菌子实体采集,发挥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优势,负责单孢分离、杂交和交配型检测,确保杂交基础材料的可靠性。证明材料分别为1,4,6,11,14,25。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李菁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李菁参与科技创新二和三。在科技创新二中,通过梯度实验,确定了羊肚菌原种和栽培种的最适生长温度。在科技创新三中,设计外源营养袋放置方法,并贡献南北方成本优化建议(如南方用稻壳替代玉米芯)。证明材料分别为1,4,25-28。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等级:三等奖,项目名称:大樱桃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排名第四,证书编号:2024-03-40 - 姓名:许静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许静在创新一和创新二中同徐玲玲和李海娟一起负责采样。在创新二中协助张焱进行栽培种和外源营养袋配方改良。证明材料分别为1,4,11。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西安文理学院
单位贡献:在依托方面,学校以西安市植物逆境生理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西安市秦岭天然产物开发与抗癌类创新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为本项目团队提供依托。这些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研究人员,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撑。
团队建设上,学院积极组织跨学科的科研团队,汇聚了生物学、农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工协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支持项目负责人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在陕唯一的科普工作基地负责人,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一线采集资源、开展试验。通过项目实践,培养了一批食用菌技术研发和推广的专业人才,包括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本科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为项目注入创新活力,还为地方企业和产业输送了技术骨干。
学院以强大的科研平台为依托,打造高素质的科研团队,有力推动了羊肚菌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在服务“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实力。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