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农林养殖组 | | 项目名称: | 秦岭生态系统保护技术体系创新与应用 |
| 提名单位: | 陕西省科学院 |
| 提名等级: | 一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秦岭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地,维护秦岭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而深远。本项目围绕秦岭生态系统保护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三方面创新性成果:系统揭示了秦岭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解析了潜在风险的来源,提出了可持续保护对策;解析了秦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阐明了40年以来秦岭生态系统变化趋势,提出秦岭生态系统“三维框架保护方案”;发明了摄像与图像信号处理方法与生态监测技术,构建了秦岭生态系统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基于理论研究成果,先后在中国科学报发表多篇政策咨询文章,将科学成果及时转化为公共政策。
本项目在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方面对秦岭生态保护均有突出贡献。授权发明专利6项,其他类型知识产权52项(其中专著3部),另有10余条被中办、省政府及省林业厅等部门采纳的建议。10项代表知识产权包含学术论文5篇,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2项,专著2部,行业标准1项,均与本项目创新点紧密相关。上述成果推动了秦岭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出台,为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 项目简介: |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陈怡平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研究员 工作单位:陕西省科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陈怡平为所代表成果1、4、5和9的第一作者,8的通讯作者。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10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资源植物对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机理研究,第一完成人,2010-2-004-R1)
2019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黄土高原沟道壤中流形成机制、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第三完成人,2019-J-4162-1-R03) - 姓名:贺增林
排名:2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贺增林为代表成果中2的唯一专利发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金学林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正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金学林为代表成果3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也是代表成果6的合作作者之一,代表成果7的主要完成人(主编)。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05年获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秦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对不同生境适应性的研究,第五完成人,05-3-076-R5)
2005年获陕西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秦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对不同生境适应性研究,第三完成人,2005-1-03-05) - 姓名:张军风
排名:4 行政职务:朱鹮管理部部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张军风为所列10项代表成果中3的第一起草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秦岭主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第五完成人,2021-J-214481-2-R05
《朱鹮引种繁殖试验研究》论文获2005年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 姓名:赵燕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赵燕是项目主要技术支撑者之一,参与迁地保护野生动物健康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也是所列代表成果5、8的合作作者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获得2023年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 姓名:刘博
排名:6 行政职务:副总工程师兼应用技术研究院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刘博是主要科技创新点三的重要的贡献,也是智慧秦岭研发负责人,是代表成果10的第三发明人。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参赛项目:基于TRIZ创新方法-无人机应急救援系统的创新设计),获得国赛优胜奖、陕西赛区一等奖;2022 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3个参赛项目分别为:“绿云”分布式集群调度优化系统软件、空海一体目标识别与监测系统、基于多层次特征深度学习的视频智能理解系统),获得3个三等奖。 - 姓名:刘强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刘强参与创新秦岭野生动物生境质量评价体系,迁地保护野生动物健康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也是代表成果1、4、5作者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郑颖娟
排名:8 行政职务:研究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郑颖娟是代表成果1、4的作者之一。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以第二完成人完成国家环境标准1项,作为主要执笔人撰写科技专报1份并获生态环境部领导批示,在2019年度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监管中因成绩突出,获得荣誉证书(排名第二)。 - 姓名:武文琦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武文琦是代表作成果8的第一作者,对秦岭生态系统变化评价有一定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 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单位贡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作为本项目依托单位,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及取得的优异成绩做出重要贡献。该单位对于陈怡平研究员的科研工作给予巨大支持,是自主部署重点项目—秦岭濒危动物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对策的资金支撑单位,为前期项目的完成以及成果产出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技术支撑,提供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能源、图书资料和数据库资源等,是本项目所有论文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
- 单位名称: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西安天和防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合作单位,为项目的核心技术及相关公益性成果产出做出重要贡献,是本项目主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2和10的权利人。该单位支持研发了本项目的秦岭生态系统安全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建立了连续性、系统性、实时性的智慧监测预警平台,并在高新区应用。
- 单位名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单位贡献:本项目第三完成人金学林现工作单位为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金学林曾长期在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工作,对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大力支持。到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工作以来,该单位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开展科学调查,提供了所需要的基础保障。
- 单位名称: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单位贡献: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作为本项目的合作单位,为该项目前期野生动物生境评价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支撑,为《陕西野生动物救护知识手册》出版、行业标准《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技术规程(朱鹮)》的编制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该单位的马清义(2025年5月病逝)是本项目论文代表成果(1、4、5)合作作者,对该项目前期样品采集给予了大力支持。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