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王晓宇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针对我国西北旱区特色果基饮料产业加工技术薄弱,附加值低,地区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提出项目总体设想并组建研究团队,进一步负责项目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对创新点1具有一定的突出贡献,在创新点2中首创“榨前分离+组分重构”技术体系,对果酒风味可设计性做出突出贡献,并构建了创新点3中“果酒精准设计提档加工技术体系”,开发了20余款精准设计提档加工产品。代表性成果见必备附件1,4,6;其他附件1-2,8,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多酚体系重构的葡萄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第1完成人;
202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酿酒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构建与示范应用,第9完成人。
- 姓名:马婷婷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对创新点1中解决我国西北旱区特色果品品质评价方法不一,典型风格特征不明确,可视化感官评价体系不健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建立风味物质与营养指标的精准检测体系,构建“仪器+人工”可视化感官评价体系与大数据平台,解析了西北旱区果品组分物质基础与分布规律,明确了西北旱区果酒典型风格特征。此外,对创新点3“果酒精准设计提档加工技术体系”也具有突出贡献。代表性成果见必备附件2,4,6;其他附件8-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入选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
2025年,入选中国果酒科创青年高层次人才;
2019年,宁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宁夏葡萄酒关键质量因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应用,第3完成人。
- 姓名:葛谦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所长 技术职称:副研究员 工作单位: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宁夏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对创新点1中创建立体化果品与果酒品质认知体系作出突出贡献,构建我国西北旱区特色果品原料和果酒危害因子风险数据库,明确旱区特色果品典型风格特征。此外,在创新点2“果酒精准设计提档加工技术理论与技术体系”中,挖掘本土功能微生物、创制了“多菌协同+增酸增香”增香酿造技术。代表性成果见必备附件2-4,6;其他附件3-7,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5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202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酿酒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构建与示范应用,第12完成人;
2019年,宁夏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宁夏葡萄酒关键质量因子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创新应用,第1完成人。 - 姓名:刘树文
排名:4 行政职务: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对创新点1中建立风味物质与营养指标精准检测体系,构建可视化感官评价体系与大数据平台做出了突出贡献。系统解析了西北旱区果品组分物质基础与分布规律,明确了西北旱区果酒典型风格特征。代表性成果见其他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酿酒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构建与示范应用,第7完成人;
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第10完成人;
2009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葡萄酒技术体系与产业化开发研究,第6完成人;
2004年,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葡萄酒质量最优化研究,第6完成人。 - 姓名:火兴三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在研究团队中主要负责创新点1中部分工作,深入解析旱区果酒风格特征,建立风味物质数据库明确了西北旱区果酒典型风格特征。此外,协助负责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规模化项目成果的推广示范。代表性成果见其他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4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酿酒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构建与示范应用,第8完成人。 - 姓名:杜国荣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针对创新点2中果酒加工组分利用粗放、产品风格同质化严重的难题,集成创新了“冷浸渍+多酶复合+超声”等工艺,解决红葡萄酒颜色浅、生青味重及鲜食葡萄汁易氧化等问题,对果酒风味可设计性做出突出贡献。代表性成果见其他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多酚体系重构的葡萄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第5完成人。 - 姓名:赵鹏涛
排名:7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实验师 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针对创新点2中果酒加工组分利用粗放、产品风格同质化严重的难题。创立了“基于组分重构的精准加工”技术体系,通过科学调节皮、籽比例及多酚溶出率,实现了功能组分在产品中的自由分配与靶向调控,对果酒风味可设计性做出突出贡献。代表性成果见其他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多酚体系重构的葡萄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第2完成人。 - 姓名:郭安鹊
排名:8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针对创新点2中果酒加工组分利用粗放、产品风格同质化严重的难题,创新提出了“二次榨前分离”理论并自主研发配套冷破碎装备,将葡萄等水果精准分离为汁、泥、皮、籽四部分。通过优化分离参数,研发高效分离技术,突破了原料风味局限。对果酒风味可设计性做出突出贡献。代表性成果见其他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2022年,陕西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多酚体系重构的葡萄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第3完成人。 - 姓名:魏梦媛
排名:9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无 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对创新点1中解决我国西北旱区特色果品原料品质不明确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建立了营养指标的精准检测体系,构建了西北旱区特色果品原料营养品质数据库,构建了可视化感官评价体系与大数据平台。代表性成果见其他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 姓名:赵晓妮
排名:10 行政职务:专业带头人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本人针对我国西北旱区特色果酒产品种类少,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等的问题,对创新点3“果酒精准设计提档加工技术体系”做出了突出贡献,开发了20余款精准设计提档加工产品。代表性成果见其他附件9。 曾获国家科技奖励情况: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