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动力电气组
项目名称:高功率装备热管理装置的多尺度协同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单位: 陕西省教育厅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高功率装备如雷达、激光器及高能电池等,是现代国防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舰载、机载、车载等任务场景,并拓展至高铁、电子信息与新能源车辆等重要民生领域,具有高负荷、大冲击、强交变等工作特点。高功率装备使用空间受限、发热功率大,服役时易产生有限空间热聚集、热失控现象,亟需实施有效热管理。 项目针对复杂场景下高功率装备热管理装置尺寸大、稳定性差、能耗高的瓶颈问题,提出了高功率装备热管理装置的多尺度时空解耦学术思路,发明了空间多尺度热传递一体化建模方法、时间多尺度热响应自适应匹配方法和时空多尺度热质转换协同增效方法,实现了模型算得准装置尺寸小、热响应理得清控制稳定性好、热质转换路径探得明运行能效高,解决了上述三大难题。 项目产品已应用于舰载雷达、车载雷达、地面雷达、方舱环控、船载射频、电抗设备等200余种型号的雷达、激光器、舰船及特种装备,并拓展应用于比亚迪、吉利、领克、上汽、陕汽、东风、宇通等企业旗下80余种车型、400km/h跨国互联高速动车、复兴号高寒动车、雄安-大兴高铁列车、地铁等轨道交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战略意义,经济效益显著。 成果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陕西省新能源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性强,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7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相关成果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成果材料齐全、规范,符合陕西省技术发明奖提名条件。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曹锋
    排名:1
    行政职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牵头展开本项目的研究,提出了高功率装备热管理装置多尺度的时空解耦学术思路,发明了空间多尺度热传递一体化建模方法、时间多尺度热响应自适应匹配方法和时空多尺度热质转换协同增效方法,研制了关键核心装备,实现了批量应用推广。成功在车载、舰载、机载、地面站、雷达、激光器等功率装备、及新能源汽车/客车/卡车/轨道交通等领域获得规模推广应用。主要贡献发明点1、2、3、4,是代表性知识产权1-10的主要发明人。
  2. 姓名:殷翔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主要参与人研究了功率装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热管理系统技术和产品开发工作。协助提出了运载及功率装备热管理装置多尺度的时空解耦学术思路,协助发明了空间多尺度热传递一体化建模方法、时间多尺度热响应自适应匹配方法和时空多尺度热质转换协同增效方法,热管理装置产品。发明点1、2、3、4的贡献者。是代表性知识产权1-5、7-10的主要发明人。
  3. 姓名:宋昱龙
    排名:3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新能源汽车、商用车、轨道交通车辆热管理系统技术开发,协助发明了时间多尺度热响应自适应匹配方法、时空多尺度热质转换协同增效方法,参与研制系列热管理装置产品。贡献主要发明2、3、4。是代表性知识产权1、2、5、6、10的主要发明人。
  4. 姓名:崔策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完成人,参与新能源汽车、客车、轨道车辆热管理装置技术研究,协助发明了空间多尺度热传递一体化建模方法、时间多尺度热响应自适应匹配方法和。贡献主要技术发明1、2。
  5. 姓名:陈彬
    排名:5
    行政职务:所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参与人,主要参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关键零部件及集成模块产品研制,协助完成了热沉、换热器、电池冷板等的研发工作,研制了复合热管理集成模块、高效均温热沉等产品,贡献主要技术发明1、4.
  6. 姓名:李平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的完成人,协助发明了多空间尺度热传递一体化建模方法,提出了劈缝仿生型自射流流动换热元件,实现了热沉部件等换热结构技术突破,应用中载运及功率装备电池、电子元件热管理部件中,贡献主要技术发明1.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 单位名称:西安交通大学
    单位贡献: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牵头完成功相控阵雷达、激光器及高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卡车、轨道交通等高功率装备的热管理系统开发工作,提出了高功率装备热管理装置的多尺度时空解耦学术思路,发明了空间多尺度热传递一体化建模方法、时间多尺度热响应自适应匹配方法和时空多尺度热质转换协同增效方法,研制了轻量化均温热沉、紧凑化高效压缩机、模块化复合热管理装置、高效设计软件、智能控制能量路由器,实现了模型算得准装置尺寸小、热响应理得清装置响应快、路径探得明装置效率高,解决了产业化难题,大幅提升了功率装备热管理装置性能,实现了产业化。技术发明1、2、3、4的主要贡献单位。

  2. 单位名称:豫新汽车热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完成单位,协助发明系统-部件的物理构型重建技术、研制了高效均温热沉、复合热管理模块化集成装备。贡献主要技术发明1、4。完成新能源汽车、客车热管理系统关键零部件、系统模块产品研制,研发的系列的产品应用于比亚迪、吉利、广汽、长城、上汽乘用车、智己、东风日产、东风乘用车、吉利、江铃、易捷特等我国标志性新能源车企,保障了电池、电机、电控等热安全和高效性能,以及乘员舱的热舒适性。取得了显著的经验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单位名称:中天(江苏)防务装备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项目的主要合作完成单位,协助完成热管理系统的物理构型重建及系统集成模块研制,贡献主要技术发明点1、4。完成功率装备热管理系统产品研制及应用推广工作,依托项目技术成果展开系列场景下的产品研制,在多个任务场景获得应用,保障了战略演习、任务等紧急需求,评价为“全力保障我站功率装备安全运行,真正做到了多次开机零故障”,获得某部队等单位的嘉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经济效益显著。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