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专业评审组: | 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 | 项目名称: | 内镜影像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广 |
| 提名单位: | 西安市人民政府 |
| 提名等级: | 二等奖 |
| 提名单位意见: | 本项目面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提升疾病早期检出精度、降低癌症等重大疾病致死率、均衡配置医疗资源”技术攻坚目标,围绕内镜影像智能处理的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采用“科学家+工程师”合作模式,构建了内镜影像智能增强、识别与自动化处理的全链条技术体系。通过创新多模态融合网络架构与智能感知算法,攻克了低照度修复、小病变识别、手术流程量化等核心难题。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项,其他知识产权1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6篇。
项目技术领先、实用性强,助力“健康陕西”、“健康中国2030”早诊早治,推动我国内镜影像质量进入国际领先水平,内镜AI诊断水平进入第一梯队。成果兼具技术突破与临床价值,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智能导航系统、云处理平台等产品已在多家医院成功应用,为患者构建安全诊疗屏障。构建“产学研用”体系,培养医工交叉人才。项目带动陕西省智能内镜设备、FPGA加速芯片等产业链发展,强化陕西医疗AI优势,形成智能医疗闭环,践行绿色理念,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真实无争议,内容完整规范,相关单位已按要求进行公示,符合陕西省技术发明奖提名条件。 |
| 客观评价: | 

|
| 应用情况和效益: | 

|
|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  |
|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潘晓英
排名:1 行政职务:副院长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项目总负责人,本项目主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第1发明人,主持关键技术研究,负责项目研究方案制定、任务分配和进度协调等管理工作。对3个发明点均做出重要贡献,带领团队完成整体发明创新体系的构建及产品化,负责整体应用推广实施。 2)本项目主要知识产权第1-10项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见附件1-1、1-2、1-3、3-9);1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3项软著的权利人(见附件3-9);12篇高水平论文第一作者(论文第1、3-6、9-12、14-17项,见附件3-18);3篇高水平论文合著者(论文第2、7、8项,见附件3-18、3-21、3-22)。3)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31人。
- 姓名:王昊
排名:2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矩数(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矩数(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项目产品化开发和产品推广负责人,参与关键技术研究,对发明点1、2、3均做出重要贡献;带领矩数(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品化开发。实现推广应用和产品技术支持。
2)本项目9项专利的发明人(主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第1、2、4-10项,见附件1-1、1-2、3-6、3-7、3-8、3-9);本项目1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人(其他知识产权第1项,见附件3-9、3-10);本项目5篇高水平论文合作者(论文第1、4、5、7、12项,见附件3-18、3-19、3-20、3-21)。
3)培养智能医疗设备研发运维技术人才12人。
- 姓名:陈皓
排名:3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骨干成员参与关键技术研究,对发明点2、3均做出重要贡献,支撑整体项目的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省基金的负责人,实施过程中参与科技报告撰写、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医院的应用推广,提出用于电子喉镜图像同时分割的多尺度双分支融合网络。
2)本项目1项专利的发明人(主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第3项,见附件1-3);1篇高水平论文第一作者(论文第8项,见附件3-18)。
3)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21人。
- 姓名:李培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骨干成员参与关键技术研究,对发明点1做出重要贡献,参与项目进行过程中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西安西电集团医院等医院的应用推广,提出一种基于区域亮度感知的自适应眩光抑制算法。
2)本项目1篇高水平论文第一作者(论文第7项,见附件3-18、3-21)。
3)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10人。
- 姓名:王燕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骨干成员参与关键技术研究,对发明点1做出重要贡献,参与项目进行过程中科技报告的撰写和组织,负责银川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的应用推广,提出基于通道自注意力的低光图像增强网络。
2)本项目1篇高水平论文第一作者(论文第2项,见附件3-18、3-22)。
3)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11人。
- 姓名:白琳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安邮电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1)骨干成员参与关键技术研究,对发明点2做出重要贡献,负责未来智慧互联网医院(银川)有限公司等医疗机构的应用推广,提出针对大规模不平衡数据分类的两步集成欠采样算法。
2)本项目1篇高水平论文第一作者(论文第13项,见附件3-18、3-22)。
3)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10人。
|
|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 - 单位名称:西安邮电大学
单位贡献: 西安邮电大学是陕西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计算机学院拥有“陕西省网络数据分析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性能计算研究中心”、“原信息产业部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5个,为本项目成果提供了强有力软硬件资源。
作为本项目的总负责和承担单位,自2011年起开展项目核心技术研究和开发工作,牵头完成对本项目直接支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是项目3个发明点支撑10项发明专利权利人,16篇高水平论文的完成单位,对项目完成整体关键技术做出重要贡献。主要创新工作包括:发明点1:发明构建多模态融合的内镜智能影像增强技术体系,解决了内镜诊疗过程中面临的低照度、过曝、异常帧及色彩失真等关键问题;发明点2:发明构建多模态智能感知的内镜影像精准识别技术体系,解决了内镜诊疗中器官分割精度低、小目标检测困难、手术流程识别不准等核心难题;发明点3:发明构建智能化的内镜影像自动化处理系统,解决了内镜诊疗中视频处理效率低、报告生成周期长且只能对单一器官识别病变和数据处理周期长,不能很好的满足医院对于检查实时性要求等关键问题。
支持项目核心技术应用推广及产品化,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83人,实现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单位名称:矩数(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 矩数(西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参与项目关键技术研究、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已研制成功并在售包括鼻咽喉内镜检查人工智能导航系统、智能云视频服务器、一体化图像处理服务器、一体化图像示教服务器等4大类内镜影像智能产品,获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8项,获得ISO9001 等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为多家医院和医疗结构提供技术及产品支持,实现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主要创新工作为研发鼻咽喉内镜检查人工智能导航系统、智能云视频服务器、一体化图像处理服务器、一体化图像示教服务器等多个内镜影像智能产品。通过多路并行信号采集,满足多模态精准数据互动、数据强化安全存储和云端本端一体化需求,构建了“操作导航-云端协同-智能处理-示教交互”一体化的鼻咽喉内镜诊疗云平台系列产品,实现从临床检查到远程教学的全流程智能化协同。
为项目产品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培养智能医疗设备研发运维技术人才12人,助力实现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