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组
项目名称:多机分布式感控一体联合优化技术
提名等级:一等奖
提名专家意见:
  1. 姓名:马瑞卿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技术职称:教授
    学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
    提名专家意见:西北工业大学韩军伟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等课题支撑下,开展了多机分布式感控一体联合优化技术研究。面向国家无人系统智能化的战略需求,发明了基于空频特征深度融合增强表征的多机协同弱小目标感知技术、基于分布式卡尔曼滤波的多平台目标定位技术、基于融合方差极小化的多机协同自适应构形控制技术等。该项目突破了无人自主多源协同信息处理与决策系统存在的感知弱、定位差、协同乱等关键技术瓶颈,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表国内外重要期刊论文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项目技术应用于多款无人智能系统,为相关企业创造了一定经济效益,为国家相关领域创造了显著社会效益,在无人集群协同作战等军事领域和环境监控、安保搜索等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技术发明奖提名条件。
  2. 姓名:李浩
    工作单位: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技术职称:研究员
    学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提名专家意见:该项目面向国家国防和民用重大装备需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等项目支持下,在多机分布式感控一体联合优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工作。西北工业大学韩军伟教授团队针对弱小目标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频特征深度融合增强表征的多机协同弱小目标感知技术;针对大区域内机动目标难以定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卡尔曼滤波的多平台目标定位技术;针对传统方法对快速机动目标的跟踪鲁棒性差、易发散等难题,提出了基于融合方差极小化的多机协同自适应构形控制技术。项目研究形成了高水平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等研究成果,有力推进了我国无人集群系统智能化发展,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正面评价,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并且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技术发明奖提名条件。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韩军伟
    排名:1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应主要技术发明的第1、2、3项技术发明点。牵头开展项目研究,制定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整体技术路线,创建了多机分布式感控一体联合优化技术体系架构,具体包括一种基于上下文特征聚合的红外图像弱小目 标检测模型技术、一种基于目标区域增强的红外图像弱小目标检测模型、多平台目标定位技术和多机协同自适应构形控制技术。是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1、2、3的发明人(必备附件1-1、1-2、1-3)。
  2. 姓名:胡劲文
    排名:2
    行政职务:西北工业大学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应主要技术发明的第2、3项技术发明点。参与了项目研究,发明了基于分布式卡尔曼滤波的多平台目标定位技术,实现了单平台有限观测范围下的大区域协同目标定位,克服了单平台感知能力有限无法持续观测大区域内机动目标的难题,通过多平台协同观测和分布式信息融合方法提升了目标定位的鲁棒性和大区域观测的时效性和连续性。是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4、5、7的发明人(其他附件2-1、2-2、2-4)。
  3. 姓名:闵令通
    排名:3
    行政职务:系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应主要技术发明的第1项技术发明点。参与了项目研究,发明了基于渐进式解析和共有性蒸馏的少样本遥感图像分割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语义分割网络,包括特征提取网络、渐进式解析模块和共有性蒸馏模块,能够克服图像较低的目标-背景对比度的不足,有效改善分割遥感图像时出现的分割目标主体不完整和无关干扰物错误激活的问题,提高分割对象的召回率,抑制无关干扰因素。是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6的发明人(其他附件2-3)。
  4. 姓名:姚西文
    排名:4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应主要技术发明的第1项技术发明点。参与了项目研究,针对可见光、雷达特征不明显的隐身及弱小目标,采用相对较为显著的红外图像目标,利用多机空间立体交叉协同观测,设计了基于多角度信息融合的注意模块,来聚合目标空域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上下文语义信息,构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特征聚合的红外图像弱小目标检测模型,从而实现弱小目标表征能力的提高。是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1、3的发明人(必备附件1- 1、1-3)。
  5. 姓名:吕明伟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应主要技术发明的第2、3项技术发明点。参与了项目研究,研发协同航路导航与航路规划算法模块,设计了基于变分贝叶斯的多传感器融合目标定位技术,通过融合异构传感器的特征信息解决了单一传感器使用条件受限、精度不稳定的难题。完成了数字仿真验证、半物理仿真验证及试飞实验,并指导了协同航路导航与航路规划算法模块的具体部署。是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9、10的发明人(其他附件2-6、2-7)。
  6. 姓名:赵春晖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对应主要技术发明的第2、3项技术发明点。参与了项目研究,发明了基于融合方差极小化的多机协同自适应构形控制技术,提升了对快速机动目标的定位精度和持续追踪能力,构建了多机协同规划的冲突消减策略,解决了多机同步路径规划中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是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4、5、7、8的发明人(其他附件2-1、2-2、2-4、2-5)。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 单位名称:西北工业大学
    单位贡献:西北工业大学主导完成了本项目中所有技术发明,建立了无人集群感控一体联合优化体系,发明了多机协同弱小目标感知、多平台目标定位和多机协同自适应构形控制等关键技术,突破了无人自主多源协同信息处理与决策系统存在的感知弱、定位差、协同乱等技术瓶颈,助推了国家无人系统集群智能化跨越式发展。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余项,在IEEE TCYB、IEEE TRO、IEEE TGR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培养硕、博士人才40余人。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