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医药卫生组
项目名称:低剂量X射线激发的肿瘤多模态治疗与评估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 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该项目研究内容真实,研究成果创新性高、解决该专业领域难题、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前景好,总体水平较高。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卢虹冰
    排名:1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提出了项目的总体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发明了低剂量X射线激发高效发光纳米体系和X射线多模成像技术,首次提出肿瘤胞内放射光动力治疗方法,并主持设计研制了首台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在成果应用推广上作出了主要贡献,对技术发明点 1、2、3、4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6至2-12。
  2. 姓名:刘洋
    排名:2
    行政职务:教研室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X射线激发多模成像技术,参与设计研制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在成果应用推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发明点3、4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6至2-12。见其他附件2-6,2-8,2-10,2-12。
  3. 姓名:戎军艳
    排名:3
    行政职务:科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高时空分辨X射线激发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发明了首台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 参与发明肿瘤胞内放射光动力治疗,推动了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广进程,对发明点3、4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其他附件2-7至2-12。
  4. 姓名:徐肖攀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基于影像的肿瘤智能诊断框架以及放疗靶区自动定位技术,在成果应用推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发明点3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3.
  5. 姓名:张文立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系列X射线激发的多功能纳米体系,发明了低剂量X射线激发肿瘤胞内放射光动力治疗新技术,参与设计研制全球首台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对发明点1、2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
  6. 姓名:高鹏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X射线激发的多模态成像方法技术,参与设计研制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对发明点3、4作出重要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其他附件2-8至2-12。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 单位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单位贡献:空军军医大学高度重卢虹冰教授团队“低剂量X射线激发的肿瘤多模态治疗与评估关键技术”技术创新和应用工作,牵头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组织实施项目开展,跟踪项目进展,组织成果凝练与汇总等。学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实验室建设、后勤条件支撑等方面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保障条件。学校作为该项目的完成单位,为项目的提出和实施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拥有本项目全部的知识产权。学校科技管理部门为该项目的技术应用搭建了宽广的沟通交流服务平台,有效加快了项目的推广与应用。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