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完成人: | - 姓名:卢虹冰
排名:1 行政职务:系主任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负责人,提出了项目的总体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案,发明了低剂量X射线激发高效发光纳米体系和X射线多模成像技术,首次提出肿瘤胞内放射光动力治疗方法,并主持设计研制了首台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在成果应用推广上作出了主要贡献,对技术发明点 1、2、3、4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6至2-12。
- 姓名:刘洋
排名:2 行政职务:教研室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X射线激发多模成像技术,参与设计研制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在成果应用推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发明点3、4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1-3,其他附件2-6至2-12。见其他附件2-6,2-8,2-10,2-12。
- 姓名:戎军艳
排名:3 行政职务:科室副主任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高时空分辨X射线激发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发明了首台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 参与发明肿瘤胞内放射光动力治疗,推动了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广进程,对发明点3、4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其他附件2-7至2-12。
- 姓名:徐肖攀
排名:4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基于影像的肿瘤智能诊断框架以及放疗靶区自动定位技术,在成果应用推广上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发明点3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3.
- 姓名:张文立
排名:5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了系列X射线激发的多功能纳米体系,发明了低剂量X射线激发肿瘤胞内放射光动力治疗新技术,参与设计研制全球首台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对发明点1、2作出突出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
- 姓名:高鹏
排名:6 行政职务:无 技术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项目技术骨干,发明X射线激发的多模态成像方法技术,参与设计研制X射线激发多模诊疗一体化系统,对发明点3、4作出重要贡献。见必备附件1-1,1-2,其他附件2-8至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