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评审组:能源与化工组
项目名称:一种废旧锂电池破碎系统及其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提名单位: 渭南市人民政府
提名等级:二等奖
提名单位意见: 作为西北首家、全国第三批工信部双白名单企业,该项目精准聚焦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行业痛点,构建了 “拆解-破碎-萃取-无害化处置” 全产业链闭环,依托自主研发的自动环形拆解线与破碎分选产线拥有62项专利,采用高效破碎分离技术与智能环保工艺,实现了关键资源的高效回收与高纯度再生。产出镍、钴、锰等金属量回收率达98%,电极粉料回收率达98%,铝、铜金属回收率达到98%,再生材料纯度稳居行业先进水平。这一成果不仅推动废旧锂电池 “变废为宝”,更达成 “零污染、零排放” 的循环经济目标,有效带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升级,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客观评价:

应用情况和效益:
主要知识产权目录:

主要完成人:
  1. 姓名:李毅
    排名:1
    行政职务: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导了废旧锂电池破碎分选产线的技术研发,带领团队编制了《用电侧储能梯次利用电池技术规范》《退役电池模组快速分选方法》等11 项国家标准,并将自主研发的 “带电破碎-低温热解” 工艺转化为行业通用技术,被工信部列为动力电池回收示范案例。
  2. 姓名:李虎林
    排名:2
    行政职务:董事长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导推动的"废旧锂电池报废汽车家用电器资源化利用及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 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整合了汽车回收拆解、动力电池拆解、PACK、物理破碎、镍钴锰锂湿法萃取、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等八大核心板块,使公司成为西北地区少数具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全产业链处理能力的企业。
  3. 姓名:蔡建荣
    排名:3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在破碎设备智能化改造中发挥关键作用。设计的全自动环形拆解线通过激光定位和机械臂协同作业,解决了不同规格电池包的拆解难题。
  4. 姓名:高兴阳
    排名:4
    行政职务:副总经理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牵头制定《废旧锂电池破碎再利用作业流程标准》,将技术团队研发的破碎、分选工艺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化步骤,减少人工操作误差,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通过管理赋能与资源整合,为技术落地、迭代和价值转化提供关键支撑。
  5. 姓名:郑成
    排名:5
    行政职务:生产车间主任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导改进破碎系统进料结构,解决电芯卡堵问题;优化破碎 - 筛分工艺参数,使正极材料回收率提升8%;牵头设备适配调试,实现新旧设备联动;完善粉尘收集与防爆技术,降低安全风险,同时提升生产线日均处理量12%,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6. 姓名:李超宁
    排名:6
    行政职务:电气设备自动化管理主管
    技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项目时所在单位: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主导设计废旧锂电池破碎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方案,整合传感器、PLC 与变频系统,实现破碎转速精准调控、多级破碎工序联动,解决人工控速效率低问题,开发数据监控子系统,实时采集破碎参数并动态调优,助推系统效率提升 15%、能耗降 10%,支撑工艺稳定落地。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 单位名称:派尔森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贡献:派尔森在废旧锂电池破碎领域贡献显著。其自主研发自动环形拆解线和 “带电破碎-低温热解-耦合分选” 工艺,金属回收率达到98%以上,能耗降低30%。作为西北首家双白名单企业,建成年处理3.5万吨的示范线,校企合作推广技术,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推动产业升级。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相关政策要求,已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回收利用管理模块)注册企业账户,严格落实《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各项工作要求,积极完成各项数据填报工作,同时自主开发动力锂电池溯源监控系统,并建设了数据中心全方位监管电池使用状态、设备信息及安全报警信息等,全面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企业内部管理,为本项目推进提供了关键的硬性条件。同时为确保电池包回收利用过程及重新进入市场后可以得到有效追溯,对本项目形成有效的“市场反馈”,公司自建了电池溯源管理平台,从退役电池变为生产原料,在生产、加工、仓储、终端等全流程进行信息化管控。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1
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处